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童年深处的那个大院

2017-08-16 05:46:4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多年前的一个周六,我去从小一块长大的朋友家。穿过太原喧嚣的五一路,经过人流如梭的山医大二院,进入哨兵站岗的大门,顿时感到一片寂静,这就是我从小生活长大的大教场,这是一处闹市中幽静的大院。

自从参加工作后,基本上就很少回到这个大院,尤其是父母亲从这个大院搬出后,已有多年再未回来过。一进入哨兵站岗的大门,一种亲切的感觉马上围绕在身边,儿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又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大院的前院,当时有一座俗称鬼子坟的大碉堡,有10多米高。从鬼子坟的北面进入碉堡通道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攀上碉堡顶部的残垣断壁。碉堡顶部是一个边长约20米的四方形,中央有一个旗杆。碉堡顶部下方3米处有一圈宽约一米的走道。从碉堡北面进入碉堡内部,左右各有一条呈匚形的通道,正中央有一个正方形的大家。左右通道的墙壁上还有射击孔。碉堡的地下,据说有能通到东山的地道。

由于从小受环境的影响,大院的孩子们一吃过晚饭就组成不同的队伍玩“打仗”的游戏。大院的宿舍基本上是以司、政、后三部分划分的,队伍自然以这些部门虚拟划定。小孩们手持各种“武器”,一方在碉堡上坚守,一方从下面进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乐此不疲。有的孩子被弹弓枪打肿了眼睛,有的孩子被火药枪打伤了皮肤,还有一个从碉堡上摔下,被紧急送到门诊部抢救。

那时的大院基本上是平房,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幢楼,后院的校官楼,首长的小二楼,还有就是前院的一、二、三号楼,分别是后勤部、司令部、政治部的宿舍。当时盖一、二、三号楼打地基时,经常从地下挖出钢盔、枪、手榴弹、炮弹、刺刀等。听大人们讲,这个大院一直是军营,日本人、阎锡山的军队都曾以此为军营,所以,这个大院叫“大教场”,院子外面的街道也因此叫“教场巷”。

那时的夏天,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在大院放映电影,孩子们早早地去占领“有利地形”,你摆块砖头,他放个小板凳,最热闹的时候是连队的战士们列队进入现场后拉歌的场景,这时候比过年还红火……

当时的大院有服务社、粮店、菜站、澡堂、门诊部……可以说,不出大院,日常生活基本都能满足。

上世纪80年代,鬼子坟被炸毁建成了服务中心,平房也被高楼大厦取代,我家以前住的三号楼也已经变成人们休闲的花园绿地。我想,如果当年鬼子坟不被炸毁,现在是否又是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物是人非,大院还是那个大院,只是建筑物大多变了模样,一排排平房、一座煤池被高楼大厦所取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院里现住的人基本不相识。只有这座大院,还在我心中留有童年的回忆,车水马龙的五一路和建设路之间、人声鼎沸的山医大二院后面,藏有这么一处幽静之处,叫我不时回想……

刘文军(太原)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