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8月15日消息(济南台记者马艺 陈振国)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死亡能够被按下暂停键吗?很多人相信通过“人体冷冻”可以实现。人类遗体被推进液氮罐内低温保存着,等待科技发展、医学发展,等待起死回生。49岁的济南市民展女士身患癌症去世后,遗体被低温保存,成为中国本土首例“人体冷冻”案例。选择将妻子遗体低温保存,丈夫为何要作出这样一个异乎常人的决定?对于不确定的未来他又有怎样的期待和顾虑?记者就此对展女士的丈夫桂军民先生进行了专访。
低温保存是一个听起来就很高端的项目,很多人也都会很自然的把它与“富人特权”联系在一起。不过,坐在记者眼前的桂军民先生却只是一个体育学校的上班族,妻子展女士生前也只是一个银行的小职员,这个家庭算不上有钱。此前为了给妻子治病,一家人已经花了不少积蓄。桂军民告诉记者,妻子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进行低温保存的案例算是机缘巧合,身患肺癌的妻子弥留之际住进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在与病房主任类维富的一次聊天中,桂先生萌生了将妻子的遗体捐献进行人体低温保存科学研究的想法。
和医生聊起这个话题时,桂先生表示他对此有所了解,因为他看过当时杜虹的新闻。桂先生所说的杜虹,正是两年前在美国对头颅进行低温保存的科幻小说《三体》责任编辑、重庆女作家,这一次桂先生要把妻子在国内进行全部身体的低温保存。他告诉记者,在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向研究人员和主治医生进行了详细了解,包括人体低温保存的方式和未来复温复苏的可能,在妻子生命的最后阶段征求了妻子意见:“可不可以让你到一个地方睡觉,她说嗯嗯,好好。因为我们即使不做这个,也要去签署遗体捐赠协议。”
5月8日凌晨4点1分妻子被宣布临床死亡后,在病房外等待了40多个小时的临床响应团队迅速介入,对她进行了另外一场漫长而精细的手术。在进行了灌流和血液置换等操作后,55小时后展女士在一台由电脑控制的深度降温设备上逐渐降温到零下190℃,在与亲属最后告别后,被转移至零下196℃的液氮罐中长期保存。目前桂先生不认为她的妻子去世了而是去一个地方短暂的休息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