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蔬菜加工何时告别“洗剪吹”(“联通上下”如何更高效——聚焦农产品加工业)(3)

2017-08-13 04:12:2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蔬菜加工企业打工的农民,每月收入三四千元,但随着年轻人“身价”走高,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有的企业不得不到外地招工,以吃住免费等条件吸引人。

采访中,不少农民表示,不搞加工,利润太低,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日子很难过。但目前,与农户利益联结相对比较紧密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蔬菜加工的积极性还不高。“缺资金、缺人才、缺设备,没法与已发展起来的加工企业竞争。”一位合作社的负责人坦言。

田建军提出,加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合作社可以与现有加工企业合作,合作社做初加工,加工企业再做进一步深加工,打通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全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参与、融入产业链条,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企业引进人才设备,政策加大扶持,蔬菜加工业应迈向精细化

安丘市江海食品有限公司一天能粗加工生姜100吨,一年出口将近3万吨。“只需经过简单的水洗、分块和保鲜包装。”销售部经理范国坤坦言,目前生姜粗加工由于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附加值也低,“最好时利润也就10%左右,不好时就得赔本。”

“早就想发展深加工,但苦于没有人才和设备。”范国坤说,直到2014年,与山东农业大学对接,才有了现在的山东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据介绍,企业主营从生姜中提取姜黄素、姜辣素、姜淀粉和姜蛋白酶等。“产品附加值比粗加工生姜高出上百倍。”

蔬菜加工不能沿着“洗剪吹”式的粗加工之路走下去,企业应该大力发展精细化深加工。

“对于精深加工企业,安丘建设了产业园,促其抱团发展。”范国坤说,用地方面,当地政府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并派专人替企业办理各项手续。企业上研发设备,当地政府会按照10%的标准给予补助,最高补助100万元。就蔬菜加工出口企业而言,除了出口退税,出口量增加会有额外奖励,企业出国参加展会还有补贴。

郭百岩表示,蔬菜时令性比较强,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收购大量蔬菜,支出比较多,资金压力较大。“企业白天黑夜都在运转,一个月电费就要20多万元。希望电费能降一降。”

“加工产能不小,但是大部分是贴牌生产,利润比较低。”田建军坦言,企业有“七彩庄园”品牌,只是在当地叫得比较响,要走出去推广,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他建议,政府应加大财政、金融等政策扶持,帮助企业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创造更多知名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