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把生命最后的时光留给三尺讲台(2)

2017-08-11 13:47:5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而上完这最后一节课,陈莹丽就躺在床上,再也没有起来。

“当老师是她的追求”

陈莹丽是从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后,连续3年参加乐清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才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并被分配在大荆镇镇安学校。“她的梦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当老师。”父亲陈玉臣说。

陈莹丽去世后,为了不让妻子睹物思人,每天以泪洗面,陈玉臣忍痛清理了女儿在家中的所有遗物。在镇安学校,还留有陈莹丽的两本手账和一本教师资格证书。

翻开厚厚的手账,里面是陈莹丽记录的生活点滴,有每天的心情状态、一周的待办事项,还有可爱的手绘插画、喜欢的明星照片。在手账里,不仅有陈莹丽对生活的热情,还有她对教育事业的喜欢和对孩子的爱。

陈莹丽是班主任,又是社政老师。同事卢晓燕说,陈莹丽对学生非常关注,为提高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她自掏腰包,买来水果、糖果、笔记本、笔等小物品,奖励给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为孩子们每一个点滴的进步而开心。

遗留在办公桌上的《关爱留守儿童记录手册》里,陈莹丽详细列出班上每个留守儿童的在校表现、关爱措施和效果记录。一位老师说,班里一位曾让所有老师头疼的调皮学生,家长都放弃了,陈莹丽却一次次地耐心劝导,看到孩子有了变化,她比谁都高兴。

为提升教学质量,每逢周二,陈莹丽都会去大荆一中朱海燕“导师”那里听课,风雨无阻,“即使后来生病了,也是一样。”

2009年,陈莹丽考入杭州师范大学,这一年也是龚上华老师首次担任大学班主任。回忆起跟09级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包饺子的日子,龚老师依然对那位高高瘦瘦、长着小酒窝的阳光女生记忆犹新。

“记得一次班会上,让每个学生谈自己的人生规划,陈莹丽当时坚定地说,想要做老师。”龚上华说,因为当时大部分同学都说要考研、考公务员,“陈莹丽是为数不多的要做老师的人,因此记住了这个女生”。

陈玉臣说,倔得像头牛,“当老师是她的追求,一直都没有变过”。

在好友小林口中,陈莹丽也是个很执着的人。大学毕业后,两人一起参加乐清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连着两年都以一名之差落榜。但陈莹丽没有气馁,一边在民办学校上课,一边熬夜复习参加考试。去年,乐清中小学教师再次公开招聘,1800个考生里只招160人,社政科岗位更只有1个名额,陈莹丽考上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