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北京援建助玉树补民生短板

2017-08-10 04:31:4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孙杰

蓝天,白云,绿草,青山。海拔4200米的青海玉树,7月空气含氧量达到最大值,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北京的援建团队正紧锣密鼓地抓项目赶进度。

7年前,一场地震让玉树瞬间变成废墟。因灾重建,特殊的起步,让玉树的基础设施有了一步20年的跨越,每条路,每间房,甚至一砖一瓦都是新的。站在当代山俯瞰玉树,一派安宁祥和。

今年也是北京援建玉树的第七个年头,前几年在硬件上援助,如今更加兼顾补齐医疗、教育、扶贫等民生短板,北京援建也逐渐走出一条“党建带队建促援建”的路子。援建干部用心用情,把玉树当作自己的家乡来建设。在很多玉树人心里,北京援建团队已从 “北京恩人”变成“北京亲人”。

4处诊室奔波

牧民点赞北京“刘一针”

下午6点,已过下班时间,玉树州人民医院二楼中医科刘永的诊室内,仍有五六名患者排队等候。刘永是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的针灸专家,去年8月来到玉树援建。8月份刘大夫就要结束一年的援建回北京了,很多患者得知后很舍不得。

玉树不少藏民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腰椎疾病。刘永在诊疗时也发现,藏族人的经络很敏感,感传现象很强,这种先天体质对针灸发挥作用很有帮助。“在这扎一针,顶在平原扎十针。”这让他感到很惊奇。

凭着精湛的针灸疗法,刘永让几个腰椎突出病人,直起腰来走路。很快,刘永就在玉树出名了,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他为“神医刘一针”。“刘一针”从此再也闲不下来,就诊者往往一号难求。除在门诊部坐诊,在住院部刘永也开了一个临时诊室,加上在援建指挥部的诊室和后来应邀在西宁开的一个诊室,刘永这一年,就在4个诊室间来回奔波,累计诊治3000多例。

在北京医疗团队的帮助下,玉树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北京广外医院的刘云军到玉树州人民医院担任院长,他把北京的管理经验移植过去,结合当地实际,全面推行绩效考核,打破原来的“大锅饭”管理体制,职工的凝聚力很快就出来了。

在国家级贫困县囊谦县,北京援建的现代化人民医院新院区已正式接诊;人民医院旧址刚刚挂牌为玉树州第三人民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将对其“一对一”结对帮扶,这里将成为在藏区建立的首家精神专科医院。北京医疗援建团队的“组团式”帮扶格局正在形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