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研发人员独家揭秘:九寨沟地震前手机为何能提前40秒收到预警?(4)

2017-08-09 22:34:39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地震预警≠地震预报后者是全球至今尚未突破的难题

  事实上,全人类都还没有破解“地震预报”这一难题。

  总有网友将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这两个概念混淆,王暾解释说,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和地震波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给目标发出警报。而地震预报(临震预报)是指地震发生前,由地震预测专家、行政领导开会讨论的结果,有时间(数小时或数天)组织专家开会讨论决定是否发布。

  

地震预警系统简图

  但是,地震预报是尚未解决的科技难题。“在地震预报实现之前,可利用地震预警减少人员伤亡,比如还可以让高铁、地铁紧急关停等。”另外,王暾及他的团队现在正在做关于地震预报,取得的成果会适时向外公布。

  地震虽只有一个震级,但是烈度不同。“比如昨天的地震北京的手机不会发出预警,因为北京的预警烈度小于设定的两度数值。大体上看,距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但是遇到断层就会有所区别”。

  因此,由于地震预警只有几秒的响应时间,来不及人工转发,用户需要直接接收地震预警信息,立即采取措施避险,而地震预报至少有数小时响应,来得及人工转发。但地震预报是科学问题,全球还未突破。

  距离震中越近,烈度就越大。因此,预警系统设定的是向烈度≥3的区域发出预警。对于用户来说,当地震的烈度大于预先设计的数值,才会发出警报。比如,如果成都地铁在未收到大于阈值烈度的地震时,就不会发生警报。

  我国地震预警信息接收仍是“软肋”使用人口不到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