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古人避暑门道多(5)

2017-08-08 04:02:1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街头卖冰,自唐之后便成了夏天街头的常态。南宋诗人杨万里写了一首小诗,记述小贩沿街叫卖冰块的情形:“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冰水还未吃到嘴,就已经心花怒放。回家之后,“取一桶冰,凿孔置于地,凉风满屋”。

为什么古人离不开冰块?首先,他们是食肉者,无论是自己喝酒吃肉,还是宗教祭祀,都需要冰块来保持食材的新鲜;其次,丧礼也离不开冰块,为尸体做防腐处理;最后,冰块还能给室内降温,代替空调让房间变得凉爽。

古人有专门用来冷藏冰块的器具,叫做“鉴”。四川博物院展出了一个战国时期的铜鉴,出土于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就是战国时期用来装冰的器具。

鉴,本意是一种大盆,早期是陶质,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又称“冰鉴”,后来逐渐用木头替代。冰鉴可以看作是一种原始冰箱,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而且冰块很长时间不会融化。

如果在冰镇米酒的时候,还想让室内保持凉爽,只需在冰鉴的盖子上打孔,从气孔往外冒出丝丝的冷气。这样,冰鉴就变成了冰箱空调一体机,只不过冰块的消耗量会增大许多。

此前,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九连墩的故事——湖北九连墩楚墓精品文物特展》上,展出的一组铜圆鉴壶组合器格外引人注目,虽然外形酷似火锅,但实际上是升级版的冰箱,专门用来冰镇美酒。古人祭祀使用的发酵酒未经蒸馏,很容易变酸,楚人发现低温可以保持酒的清醇,于是发明了这个神器组合。壶里装着美酒,在鉴与壶之间的空隙,夏天放冰块,冬天盛热水,冬暖夏凉,四季宜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实习生房井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