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飞翔在大地上!
夜航从来都是飞行中的高风险课目,对低空的无人机来说更是如此。
在李浩的飞行人生中,风险从来如影随形
飞战斗机时,老师牺牲了,挚友牺牲了……他没有畏惧,选择继续飞;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告诉他“飞不了了”,他一边治疗一边锻炼,身体竟“奇迹恢复”,重返蓝天。
飞无人机,50岁生日那天他住进了医院。任务紧迫,他心急如焚,对医生说:“我是飞无人机,这点病扛得住。”2015年,某型无人机上高原飞行试验,52岁的他主动请缨:“我这点高血压,不会影响飞行……”
凌晨时分,此次夜航飞行进入最紧张的阶段:发现目标、建立攻击航线、锁定目标、导弹准备……
地面方舱内,口令声声,键盘声声,一切有条不紊,导弹发射,精准命中目标。
这一次,李浩和战友对无人机夜间作战能力的探索,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披着星光,无人机悄然落在机场跑道上。和以往一样,李浩依旧最后一个走出地面方舱,那种感觉似乎是“还没有飞过瘾”。
“现在是飞一次少一次啦!”这位“老飞”感慨道。按照现行无人机飞行员相关规定,明年55岁的李浩将再次“到龄”。
“只要让我飞,我肯定还要飞!”走在回营的路上,李浩抬头仰望星空,眼神之中满是依恋……
种子·样子
谈到李浩,空军无人机部队一位领导脱口而出两个词:一是“种子”,二是“样子”。
李浩投身无人机事业以来,4次转隶,5次更换驻地,越走越艰苦却“越干越想干”;作为空军某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批飞行员,他不仅实现自身转型,而且带教出多名年轻飞行员……李浩用自身行动证明,是“种子”就要落地生根、萌蘖散枝。
部队组建初期,和普通官兵一起睡钢丝床、吃大锅饭,他是令战友竖大拇指的“李老兵”;从无人机理论到操控,他是大伙遇到问题都爱请教的“李老师”;5次重大演训任务,他次次都是“首席”……李浩用实际作为诠释,是“样子”就要树起标杆、率先垂范。
种子、样子,在李浩身上,两个词一笔一画,勾勒出这个老兵在官兵眼中的生动形象;一经一纬,标定出这位“老飞”在改革强军征程上的时代坐标。随着改革深入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兵像李浩那样面临转身、转隶、转型等考验,期待广大战友都能像李浩那样,做一颗植根强军实践沃土的种子,展现出“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