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是辛苦,但能多挣钱啊!”曾经常年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孙海军早年下过煤窑,当过泥瓦工,背井离乡也挣不下多少钱。去年他家承包了3个棚种食用菌,每个棚每年能赚3万元。
截至目前,阜平食用菌产业已带动农户6260户(其中贫困户2810户),户均增收约2万元。到2018年,全县将发展食用菌3.2万亩,带动10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精建新民居
黄墙、青瓦、塑钢窗,一溜六间大瓦房这是骆驼湾村72岁的唐宗秀老人的家。
当年总书记踏雪来到骆驼湾,唐宗秀挽着总书记的手臂走过黄泥山墙的画面,令很多人记忆深刻。
骆驼湾村民唐宗秀当年搀扶习近平主席绕过这面山墙出来。
如今,当年低矮逼仄的泥土小屋,被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新民居所取代。房子虽然还保留着传统太行民居的泥黄色,但建筑材料早已不是泥土。作为骆驼湾村首批改造提升的农户,去年秋天,唐宗秀搬进了新家。这套92.95平方米的房子,唐宗秀自付4.26万元。“我选了贷款,县里有政策,如果3年内还清,不用付利息。”
今年春节,唐宗秀远嫁河南和北京的两个女儿带着孩子回来过年了,以前“没地住,条件差”,女儿们不敢也不愿回娘家,如今一家人团聚,喜气洋洋,一个住了10多天,一个住了近一个月。
骆驼湾村民唐宗秀改造提升后的新居。
在城南庄镇花山村,昔日的乱石滩被砌筑成梯式景观瀑布,由废旧水塘改建的湖心小岛正在建设中。这个被深山挡在身后的小村,曾是当年毛主席在晋察冀边区的居住地。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毛主席在花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来到花山村。他居住的小院门前有盘石碾,担心碾米声影响主席休息,警卫员就劝说百姓到村中别的地方碾米,主席知道后,不仅让警卫员把老乡叫了回来,还为大家沏茶,和大家一起聊天。如今,位于半山腰中的毛主席旧居还在,就连院中那记录着党和人民心连心的石碾也还在,推起来也还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
花山村正在变化的民居,美丽乡村激起人们发展旅游的冲动。记者段占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