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竞选中承诺当选后将为学生办假证和提供迷药的指责,汪芷娴称这是对她本意的曲解,她说在当时的语境下这些字眼是具有讽刺意味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对投票态度冷漠的学生,吸引更多中国学生的注意。她为自己解释称,这些词汇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认为竞选监察人是因为不了解中澳文化差异而对她产生了误解,撤销其竞选资格是不公平的。
最终,竞选监察人允许汪芷娴继续参加竞选,她发表声明称,“我被允许重新参选,能再次得到这个机会我备受鼓舞且非常感激。我认为这是悉尼大学学生会选举向前迈出的令人激动的一步,使国际学生离它更近,我很激动能够站出来向同学们讲述我对悉尼大学学生会的展望。”
中国留学生说:将 “办证”“迷药”用作涂鸦宣传是对中国文化的扭曲
这起事件引起了海内外学生的广泛热议,尤其是就读于悉尼大学的学生对这件事情的经过和处理结果尤为关注。有人将关注点放在发微信红包算不算贿选上,认为如此小的份额肯定算不上贿赂,是竞选监察人小题大做;也有人对宣传语中出现“办证”、“迷药”这样的字眼感到不可思议。
悉尼大学校园(擎宇供图)
对此,记者采访了目前在悉尼大学的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擎宇(化名),他说,“红包其实也就十几二十块人民币的事,这个可以算是咱们华人办事的一个特色吧,发个红包请大家帮忙投票什么的,可能汪同学对于学生会竞选条例没有进行研究,所以有这样一个失误算是可以理解吧,但的确是违反规定的。”
但擎宇认为,汪芷娴在宣传时将“迷药”、“办证”这样的字眼用作涂鸦宣传,这种举动很不得体。他告诉记者,在竞选期间,竞选者都会在学校的一条主路上面用粉笔写字或涂鸦,所写内容多为竞选口号,为自己造势宣传。
“学生会在取消她竞选资格的理由中,有一条就是关于这几个宣传字眼的,认为这是明显的误导行为,是宣传办假证之类的违法行为。而汪同学却辩解说这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国随处可见的涂鸦。这一点我个人不太能认同。我觉得这个说法中的价值观有些不正确。这个是城市‘牛皮癣’啊,什么时候成了中国特色文化了?这不是拿低俗当有趣么?“
擎宇称,汪芷娴最后通过自己的辩解竟然恢复了竞选资格并且成功入选学生会,对这一处理结果他不太能够接受,“这件事让我对学生会和汪同学两方都觉得挺失望的,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会并不能保证自己的权威性,也无法表现出处理此类事件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是汪同学是否能够代表现在的年轻留学生呢?如果是,那现在的年轻留学生的价值观就是这样扭曲的么?低俗和有趣的分别都无法认清么?我个人希望这只是个个例吧。”
5月17日,竞选结果宣布后入选者在台上合影,屏幕上展示的是入选名单。右一为汪芷娴(擎宇供图)
他对记者说,“我有和几个华人留学生谈过这个事,有的人是表示继续支持汪同学,觉得发十几二十块的红包根本不能算贿选,有的人觉得是贿选的,因为竞选的规章制度里明确表明不可以用金钱收买选票的,而且和我一样,他们认为把‘办证’这样的字眼当中国文化宣传实在是太过分了。”
擎宇称,在讨论中他发现,“中国留学生对于投票是盲目的,他们不在意竞选人所宣传的内容,只认为要投票给自己认识的朋友,这个也是汪同学最后能入选的原因之一。而我接触到的本土学生会去和竞选者聊天,了解他们的理念之后再进行投票。”
记者在悉尼大学校报上看到一篇中国留学生对此事的评论文章。
文章称,“作为在澳洲留学的中国学生,我们应该知道自己不仅是一个在国外学习的个体,你的言行代表你对祖国文化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中很好地自主学习。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大家认识到在中国办证和迷药不是所谓的涂鸦文化,而是一种丑恶现象。有些时候,你可以看到这些非法小广告丑化了路面。这些广告是非法的,在公共设施上涂抹这些的人也会被追究责任。在任何语境下的任何人都不应将其当成玩笑。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将这些字眼的含义解释为承载着扎根于中国人记忆中的文化,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的误导。用这样的字眼来吸引关注是可怕的,是缺乏法律常识的。” 文章直言,不是所有中国学生都如此,汪芷娴的声明是错误的,作为一位留学生代表不应该发表这样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