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图左)和陈旸(图右)正在接受中国网记者的采访。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母亲的“懂事”:节俭与大方
直到现在,张英依然会在物质上支援女儿。
“攒钱也没用,等我不在的时候,都是女儿的。不如孩子现在需要钱的时候尽量帮她,”张英说,“等将来闯出事业,给她也没用了。”
王茹会精心为母亲策划外出旅游,“我给她报了旅行团,她反而会跟我生气。”
“你出去旅游是开心了,但你想想孩子多么不容易,还得考虑你,惦记你的身体和钱够不够,还不如咱就在家待着,不让孩子操心。”张英说。
“出去就是看看风景,回来就忘了,没用。而且年轻的时候出去走走也差不多了”。
而王茹告诉记者,除了以前的工作单位组织过到北京、大连旅游,母亲几乎没有去过其他城市,“她很节俭,不舍得在这方面花钱。”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所做的一项调研显示,在亲子经济交往方面,有四成调查对象的日常生活得到父母的资助或照料;有六成的调查对象会资助或照料成年有独立收入的子女的日常生活。
奉献的人生:没有自己的生活
40出头的陈旸第一次见到继母孙丽娟是在10年前,孙丽娟听到陈旸需要有人帮忙照顾孩子,立即来到北京。
在陈旸出现生命危险和生活危机时,孙丽娟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存款帮他渡过难关。
“一个跟你没有血缘关系的女性无私的用五六年的时间照顾你的孩子,把自己的积蓄都给了你,这种事情一般人做不到。”陈旸说。
李春晓和女儿在FACE MEMO儿童摄影机构拍摄写真,留作纪念。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邬晴的妈妈也是一位典型的奉献型母亲。“带大了姐姐的孩子,又给我带孩子,好像她的人生就是围绕着孩子过,没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她从来没有任何怨言。”
“她没有什么理想、目标。无非是希望家里人健健康康的,住个大房子,每天去超市买菜,看看这个便宜,那个打折,过过小日子。” 王茹对母亲张英的观察同样如此。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