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当选总统马克龙(资料图)
5月9日,习近平主席同法国当选总统马克龙通话并表示,中方高度重视法国和中法关系,推动中法关系在新起点上迈上新台阶,符合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共同期待。
面对一位 “无政纲素人”,习近平主席此言既彰显大国元首的政治风度与胆识,更道破马克龙时代中法仍将整体延续良好关系的大势。
中法建交于诡谲、凋敝的冷战时期,又穿过半个多世纪的阴晴雨雪,双边合作年深日久,基础牢、领域宽、层次高、精品多,更在奥朗德总统任上开启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建设,确立战略对话、经济财金对话与人文交流三大支柱,表明两国不仅在历史、理念与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日渐融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特别是法国近年深陷多重危机,结构改革始终无法实质突破,经济复苏脆弱,增长主要靠外部利好。囿于美国特朗普政府保护主义倾向、欧洲央行“量宽”渐现两难等负面效应,未来法国经济仍存较大风险。而当前中国经济势头稳固,又曾多次在重要关头为法国及欧盟“添柴送暖”,继续稳坐于中国的“顺风车”上已成法国政商界广泛共识,甚至极右翼民粹领袖玛丽娜·勒庞也不例外。
在此背景下,强行“棒打鸳鸯”,只会“剪不断理还乱”,甚至被历史和两国人民所抛弃,很难想象会成为法国新“掌舵人”的选项。更何况,马克龙虽尚不足称“知华派”,但其对中华文化饶有兴致,又深受同情左派的祖母及追求国际和平主义的哲学家利科影响,对遥远的中国颇有好感,大学时还曾有港籍女“闺蜜”。他自称“毛主义者”、引用邓小平“猫论”,看重中国国际作用,更认为中法关系“独一无二”。他在与习主席通话中也承诺,法国将继续奉行积极友好的对华方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深化两国务实合作,密切重大国际事务沟通协调。
这些基本确保了马克龙时代中法关系的下限,但并不足以决定上限。实际上,中法合作的深厚历史根基某种程度也提升了进一步深挖合作潜力的难度:一方面,寻找合作新增长点越来越具挑战性;另一方面,中法毕竟不是“孪生兄弟”,两国交往越深,体制、实力、文化等差异就越难免摩擦、碰撞,有时甚至成为结构性问题。
法国复杂难测的政局亦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尽管总统在外交、安全领域拥有绝对权威,经济、内政却由国民议会多数派推选的总理及其内阁负责。但当前法国政坛“群雄割据”,马克龙很难在6月国民议会选举中夺得多数席位,从而全面控制国民议会及内阁,更恐反遭党争架空、“逼宫”,沦为“弱势总统”,不排除马克龙时代法国权力重心移向国民议会及内阁,并沉沦于“意大利式内讧”的可能,从而无暇他顾,拖累中法合作。
更重要的是,这位外交、安全上说一不二的总统“有志不在年高”,决意向二战后开创法国“黄金30年”的前总理孟戴斯-弗朗斯、前总统戴高乐看齐,其对中法合作立竿见影的高期待可想而知。而且,马克龙谙熟商界逐利、投机之道,早已在对华唱高调的同时,在贸易、南海乃至西藏等敏感问题上“将丑话说在前头”,“软硬兼施”之意昭然若揭。
因此,中法关系仍非高枕无忧,需正确把握、正向塑造,方能不负彼此、不负时代。(周谭豪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