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卢长菊:如山母爱 帮助儿子与病魔抗争9年

2017-05-11 16:54:30    威海网  参与评论()人

她身高1米五,却用如山母爱,帮助儿子与病魔抗争9年

“有妈在,你就一定能活”

威海网讯 (记者 常会会 文 薛航 图)卢长菊家住初村镇长夼店子村,2008年,即将高考的儿子身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次年,丈夫因承受不了这个严酷现实自杀。9年来,作为母亲的她帮儿子一次次击退病魔……

卢长菊:如山母爱 帮助儿子与病魔抗争9年

惠希文母亲回想起这么多年儿子及所经历的辛酸往事,不禁老泪纵横。记者 薛航 摄

卢长菊:如山母爱 帮助儿子与病魔抗争9年

惠希文血管不太好找,往往要扎3、4次才能找对,惠希文母亲蹲在地上双手用力按压扎错的针眼止血,一蹲就是十几二十分钟。记者 薛航 摄

儿子患病那年

她的头发全白了

5月8日下午,记者在初村镇一家电子厂门口见到了卢长菊、惠希文母子。52岁的卢长菊在这里干杂活,28岁的惠希文在这里打工。

身高一米八的惠希文比身高一米五的妈妈高出不少,但看起来十分虚弱,脸色蜡黄,脸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出血点”。

卢长菊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她和丈夫也引以为傲,“按他平时的成绩,考大学一点问题没有。”没想到的是,2008年,在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一天,儿子被查出患有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将卢长菊的希望击得粉碎。

说到这里,卢长菊低下头,抹起了眼泪。“那年,我的头发一下子全白了。”

卢长菊:如山母爱 帮助儿子与病魔抗争9年

靠记颜色和形状

她分辨儿子的用药

卢长菊永远忘不了陪儿子看病的情景。第一次从医生那里听到“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大字不识几个的她不懂这是啥病,但从医生凝重的神情中判断出,这个病应该很重。

看着儿子绝望的眼神,卢长菊强忍泪水,一个劲儿地安慰儿子:“没事,有妈在,你肯定能治好。”

半夜里,她悄悄来到医院走廊里哭了好久。

儿子住院期间,卢长菊对医院里的很多东西不清楚,不知道怎么交住院费,不知道儿子该吃哪些药。“儿子一天要吃十几种药,我不识字,怕给他吃错了,就去问护士,然后记住每种药的颜色和形状。”

为治好儿子的病,只要听到哪里有好方,卢长菊都会去试一试。一次,听说青州有位老中医有妙方,她独自去了,却因不熟悉地方而下错了车。她边走边打听,走了两个多小时才走到。第二天天刚亮,她拿着药坐最早一班车往家赶。

为挣治疗费

她去建筑工地打工

2009年7月,卢长菊又遭遇人生中第二次沉重打击,丈夫因无法承受儿子患病带来的打击自杀了。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卢长菊也濒临崩溃。但为了儿子,她收起悲痛,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

惠希文第一次住院,3个月花光了家里十几万元积蓄。因为没钱继续治疗,卢长菊只好带着病情稍微稳定的儿子回家保守治疗。

2009年9月,病情稳定的惠希文进入烟台南山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为给儿子筹钱治病和交学费,卢长菊到建筑工地上干活,搬砖和灰,兼职做饭……每天累得只要脑袋一碰枕头就睡过去。

“不想别的,就想多挣些钱给儿子治病。”卢长菊说,她每天的工资是80块,为多挣20块钱,她跟着大伙去烟台工地上干。没有住的地方,她就睡在工地上。

9年来,不管是脏活累活,卢长菊都会去干。遇到不管饭的时候,两个馒头一包咸菜,就能对付过去。

日子再难

她都勇敢地面对

2011年12月,惠希文到初村镇一家电子厂上班。近几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输血频率越来越高,每隔10天便要输血和输血小板,每月费用要7000元。为方便照顾儿子,去年卢长菊也来到这家电子厂干杂活。

惠希文前后花去30多万元治疗费,尽管社会各界为他捐款,亲戚朋友也接济,医保为他报销部分医药费,但仍有两万元的外债未清。母子两个每月只有四千元的工资,难以支撑接下来的治疗费。为此,惠希文半年前停了药,只维持一个月三次的输血和输血小板。即使这样,还是花尽了母子俩每个月的全部收入。

日子再难再苦,卢长菊却从没有一句怨言,留给儿子的总是乐观坚强的一面。

不言放弃

她坚信儿子会好起来

“没有我妈,我早就不在了。”惠希文说,9年来,连医生都感叹他是个奇迹。但他知道,没有母亲的支撑,他不可能坚持下去。

记忆里,母亲很少在他面前流泪,即使是医院一次次下了病危通知书,母亲也坚强地没有流泪。母亲为数不多的几次流泪,是因为他想要放弃。

去年10月,惠希文突发高烧被送进医院,住了四个月没有起色,他似乎看到了生命的终点。他把母亲叫到身边说“我走了,你要好好活下去”,这番话引来母亲失声痛哭。

“我什么都没有了也不能没有你。你在妈就在,有妈在,你一定能好起来。”卢长菊回答说。

母亲的坚持,令惠希文燃起了活下去的勇气:“我不惧怕病痛与死亡,只是无法想象没有了我,妈妈如何活下去。我想多陪陪她,毕竟我欠了她太多太多。”

“我相信儿子一定能好。”卢长菊说,她为儿子拼命挣钱,让儿子继续接受治疗。她相信,终有一天,儿子会好起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