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两个留守老人的葬礼

2017-05-11 11:40:46    中国农业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本网讯(记者 李朝民)长大的儿女,像羽翼丰满的鸟儿一样离开家乡,飞向远方的城市,去寻索属于自己的美满生活;而在乡村故园,连同幼小的下一代,也就留给了农村年迈的双亲。他们,是乡土中国中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农村留守老人。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七天时间,两个留守老人告别了尘世。

她们是湖南省邵阳县郦家坪镇罗汉村人:一位是75岁的匡秀英,另一位是83岁的邓兰卿,分别于4月27日和5月3日因病去世。

两个留守老人的葬礼

邓兰卿老人葬礼现场。何勤 何千里 本网记者 李朝民 摄

两个留守老人的葬礼

邓兰卿老人追悼会一角。何勤 何千里 本网记者 李朝民 摄

匡秀英丈夫姓彭,在罗汉村是单门独户,有3子1女。子女们生活并不是很宽裕,但为了面子,不让乡邻说闲话,他们决定为老人办个体面的葬礼。

罗汉村老支书邓查元说,邵阳县一直实行土葬,人死以“入土为安”。邵阳人对坟地的选择比较讲究,老人在世时,已经为自己物色好了葬地,一般在向阳山坡。家主彭新民原本为葬礼预算5万元,但实际花销6.8万元。现在,村民攀比思想严重,死后厚葬主要是给乡邻看,举债办葬礼并非鲜见。

为何会花这么多钱呢?邓查元算了一笔细账:文艺演出(1.8万元)、酒席(2.5万元)、香烟(1.2万元)、鞭炮烟花(1万元)、厨师(0.3万元)。

邓查元介绍,丧葬费用来源三个方面:匡秀英生前留下积蓄1.4万元、女儿随份子1万元、其余4.4万元3兄弟均摊。

5月3日早晨,记者在葬礼现场看到,孝子孝孙身着丧服,腰系草索,头戴孝帽,直系亲属都身穿孝服,头披“拖头”(白布裁成长条,一端用麻线绑在头顶,另一端垂于后背,长至脚跟)。曾孙以下辈分者或未婚婿、媳披红“拖头”。

出殡时,家主用惊天动地的烟花护送灵柩,沿途有路祭,有住户放鞭炮恭送,孝子时而跪拜回谢。落丧后,将棺木放入墓穴,铲土掩棺,丧葬结束。令人费解的是,亲朋前来吊孝者,不随份子,只买鞭炮和烟花,燃放后浓烟滚滚。

邓查元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丧事操办越来越奢华,越来越讲“排场”,酒席几十桌上百桌不等,花费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都有。罗汉村曾经推动过移风易俗,丧事从简,但因阻力大,效果不佳。

葬礼结束后,记者见到罗汉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凤。记者把所见所闻概要性地向李金凤描述一遍。她说:“以前,村‘两委’下大气力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文明素质确实得到了提升。但在移风易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丧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花销很大,群众内心非常反感,但在现实中又迫于传统习俗、人情世故等因素,只能随波逐流,非常苦恼。”

说完,李金凤小声地告诉记者:“今天(5月3日)早晨,罗汉村另一位老人邓兰卿去世了。”记者听后,不假思索地反问她:“是不是可以趁机再次启动移风易俗工作?”李金凤静默片刻,说:“这是很好的机会,我和县里、乡镇的领导商量商量,应该可以。今天下午4点,我们一起去做做家主的工作。”

按照约定时间,李金凤抱着一盘鞭炮,和其他两位干部沿着崎岖小道,来到葬礼现场。鞭炮放完后,李金凤一行给300元礼包,但被家主婉拒。落座后,3名干部便与邓兰卿老人的儿子谭四毛以及其他至亲进行沟通。令人出乎预料的是,沟通非常顺畅,谭四毛和亲友一口答应:“支持移风易俗,葬礼一切从简。”

为什么邓兰卿的后人如此爽快?李金凤道出了原委:谭四毛父亲谭友清是中共党员,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有3子3女。他们家家风很好,子女孝顺,知书达理。邓兰卿老人去世前,卧床9月余,主要靠儿子谭四毛和孙子谭鑫照顾,做饭、洗衣、洗澡,关怀备至。老人大便不畅时,儿子就用手掏……

5月5日,李金凤说:“李老师(当地对客人的尊称),有件事想请您帮忙?”“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请您尽管说。”“后天,我们准备给邓兰卿老人开个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想对移风易俗做个动员宣传,请您帮我写个材料,行不行?”“行!我尽快写好,供您参考。”“谢谢!”“不客气,应该的!”

两个留守老人的葬礼

罗汉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凤在致悼词。何勤 何千里 本网记者 李朝民 摄

5月7日9时许,邓兰卿老人出殡。出殡前,邵阳县驻罗汉村帮扶工作队负责人、郦家坪镇驻罗汉村脱贫攻坚联络员、村“两委”干部,悉数到场。首先进行的是一场“高规格”的追悼会。李金凤代表村“两委”致悼词:

各位亲朋、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到邓兰卿老人家的灵柩旁,默默悼念这位老母亲。首先我代表村“两委”向家属表示亲切地慰问,以沉痛的心情向邓兰卿老人致哀!

邓兰卿老人生于1934年1月15日,……,人生中最痛苦最伤心莫过于亲人的离去。她老人家在解放前受尽苦难,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她老人家教子有方,对子女从严管教,现在做生意发大财,个个都是大老板……。

她老人家的一生,是勤劳朴实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乐于助人、含辛茹苦的一生。虽然她已离去,可是她那可贵的精神将永远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祝老人家黄泉路上一路走好,九泉之下永远安息!

紧接着,李金凤借助这个难得机会,向众多亲友、乡邻做了详细的移风易俗宣传。李金凤说,移风易俗是中央三令五申提倡的,是在尊重、传承传统风俗习俗基础上,移的是“歪风”、易的是“低俗”。我们将本着“文明节俭、群众满意”的原则,积极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盲目攀比。

两个留守老人的葬礼

县乡村干部在谭四毛家做移风易俗工作。何勤 何千里 本网记者 李朝民 摄

李金凤说:“根据中央、省、市、县、镇的精神要求,结合罗汉村实际,我给大家提四点建议:一是突出强化宣传引导,二是突出党员带头作用,三是突出抓好红白理事会建设,四是突出标准务求工作实效。”

在葬礼上,李金凤说:“今天,我们的孝家做得很好,通过县、镇、村干部的指导,原本用8万元的丧葬费,最后只用了4万元。他们家并不是没有钱,兄弟姐妹都是大老板,外孙女在中国台湾工作。为了支持村里的工作,不影响村里的环境卫生,在烟花上就节省了两万元以上。”听后,亲朋好友竖起大拇指。

5月9日,记者跟谭四毛夫妻俩聊了很多。谭四毛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原本想通过大操大办来撑面子,现在县乡村干部都来参加葬礼,比放炮有面子多了!”谭四毛妻子说:“干部确实为老百姓办事,移风易俗我们非常赞同!”

两个留守老人的葬礼

记者采访谭四毛夫妻。何勤 何千里 本网记者 李朝民 摄

为了深入践行移风易俗,罗汉村“两委”召开党员组长会议。与会者纷纷表态,坚决从我做起,引领新风尚。下一步,罗汉村针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将制定一系列《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循序渐进地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郦家坪镇党委书记周卫东说,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坚定推动移风易俗,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罗汉村移风易俗的故事,让人想起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世间有很多成功,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难,但是如果不去做,你就永远不知道有多容易。脱贫攻坚更是如此,只要精准施策,并且坚持不懈地奋斗,脱贫摘帽指日可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