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心态进行融合创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与周边与世界交往密切,张骞出使西域、唐僧西天取经、郑和七下西洋等,说明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学习和吸纳外来文化的胸襟;达摩的佛法东来、日本的遣唐使、唐都长安的国际范等,也说明中华民族早就开始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创新。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和西方价值共识进行融合创新,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的“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民本思想,就可以对接现代社会的民主、自由观念而延展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包容特色。
构建覆盖全民、全域、全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就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并开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拿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具体行动,构建覆盖全民、全域、全程的发展规划与工作机制。
建立国家战略设计与地方发展规划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工作议程,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各地党委政府从国家战略大局出发,做好对接与落实工作。一是制定地区发展规划,确定相关扶持政策,上马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文化人才,尽快产生明显成效;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等尽快到位。三是明确监督激励机制,完善相关奖励、补贴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相关文化项目。
构建专业性学术研究与普及型社会教育无缝对接的合作模式。当前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打破“学”与“术”严重脱节的瓶颈,即学者专注于“学”,远离生活,高不可攀;社会传播机构忙于“术”,借“国学”“传统文化”之名唯利是图,将传统文化市场化、庸俗化。打破这个瓶颈,要求学者“向下沉”,重点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等,构建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也要求各类社会传播机构“向上走”,既要通俗易懂,灵活多样,也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还优秀传统文化以本来面目。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