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吊装误差1.5厘米史无前例 港珠澳桥隧道完成“海底穿针”(2)

2017-05-04 13:48:53    大公网  参与评论()人

保15天紧张焊接滴水不漏

据了解,“最终接头”内藏的27个“千斤顶”同步向两侧伸展,压着两侧的E29和E30沉管,当中的三道防水带将为海底隧道作临时止水。而海底隧道的永久止水则需靠连接最终接头与两侧沉管的钢接头,工人须于15天内完成钢接头焊接。在深海的环境下作业,工人焊接钢接头的作业空间只有80厘米左右,四面墙、几百公斤一块的钢板全要靠人工完成,设备无法进入,因此难度极高。

高纪兵坦言,任何一道止水带出现事故,都可能造成工程失败。临时止水15天内,160名经特殊培训的焊接突击队员要完成长2286米对接口四周的焊接,力争海底隧道达至永久滴水不漏。

机器人无人机全程监控

吊装误差1.5厘米史无前例 港珠澳桥隧道完成“海底穿针”

图:水下机器人深入海域拍摄“最终接头”吊装过程/网络图片

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收官阶段的决定性一战,“最终接头”安装条件要求很高。为此,国家海洋预报中心气象和海洋领域的数十位专家,过去5年经数百次研究吊装海域的天气、风力、海流及径流等因素。

同时,为全方位监测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及海底对接情况,大桥工程团队首次启用一部设有8个推进器的水下机器人,深入海域探测拍摄,连同无人机及其他先进电子设备,担当上天下海的“监控器”角色。

这部“有很多只眼睛、长得像螃蟹的”的水下机器人,配备了1个1080P高清摄像头、4个LED灯和2个卤素灯,并共设有8个推进器,可以在海水中360度旋转和任意移动,最深可以潜到水下500米多角度拍摄。

除了水下机器人外,无人机亦起飞就位,从不同角度监控“最终接头”从吊起,到旋转,再到沉入水中的全过程。其他先进电子设备同时将吊装过程中的姿态保持、旋转、落水等数据,实时传送到“振华30”指挥室。

防腐创新助大桥屹立120年

吊装误差1.5厘米史无前例 港珠澳桥隧道完成“海底穿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