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印度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籍记者那丹说:“宝钛集团仅2017年一季度的收入就达到50.8亿,这足以证明陕西在装备制造领域的行业地位。”那丹觉得,透过陕西的一角,完全可以看到中国的工业非常强大、有力,前景很好。
装备制造业是陕西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陕西省紧抓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机遇,围绕“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基地。
在西安市高新区,来自克罗地亚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外籍记者玛黛阿(左)与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艾达·麦莱佩泽(右)与3D打印产品合影。(高岗 摄)
深耕“双创”沃土 智慧城市其势已成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驱动是西安高新区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历史命题在此落地生根,“古城西安”便又多了一张智慧城市的名片。
先进的3D打印技术,惊险的AR·VR虚拟现实体验,前端的生物医药科技……当已形成半导体、通信、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多个千亿产业集群和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呈现在外籍记者面前时,他们惊叹于西安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辉相映的神奇画卷。
来自印度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籍记者阿尼尔表示,西安高新区i创途众创公园的体验,颠覆了他对西安的认识,这座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迸发出无限的创意和活力。这里聚集了如此多的年轻人,有智慧、有能力,他们是高新区的未来发展的引擎,西安的科技实力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医药类母婴APP的项目,让来自泰国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籍记者茵塔妮大为赞叹:“只需要通过APP,医生就可以根据孕妇的检查结果作出准确的诊断。”茵塔妮希望,这样的高科技也能在她的家乡泰国得到应用。
在西咸新区,CRI中外记者与“西小咸”(西咸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吉祥物)合影 (王偲瑶 摄)
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 陕西融入国际化大格局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近几年陕西一直致力于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西安领事馆区、国际内陆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相继建设,让陕西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一个具有国际水准、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文化交流深入的陕西令外籍记者纷纷称赞。一个开放、多元、富裕、创新的新陕西正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更为璀璨的明珠。
随着“长安号”货运班列和陆海联运新航线的开通,陕西以陆港和空港为基础的立体化物流网正在形成。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籍记者艾达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为陕西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陕西乃至中国的物品从这里始发,销往世界各地。国外的优质资源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进入中国,来到陕西。
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成斌接受中外记者采访 (高岗 摄)
来自乌拉圭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籍记者劳拉点赞西安领事馆区,她说:“西安领事馆区的建设不仅能推进西安的国际化进程,也将给予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旅游更多的安全感。”
开发特色乡村游 陕西全域旅游新格局明晰
“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如今被游客冠以“陕西丽江”之美称。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袁家村还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如今,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它成为了年接待游客超过550万人次的旅游景区,不仅是陕西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更是陕西新农村建设的样本。多年来,袁家村通过发展旅游推动农产品、农创品的品牌化,并以此推动袁家村产业发展。村民入股分成,多劳多得,探索创新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来自罗马尼亚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籍记者达尼埃尔表示:“袁家村是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一个呈现者,因为这种创新发展,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令人赞叹。”他认为,袁家村有很浓的商业氛围,更确切地说不像农村,而像城市,但是从解决人们就业、致富层面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并推广的模式。
CRI中外记者在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合影 (张金祥 摄)
来自土耳其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籍记者简可在宝鸡品尝锅盔夹辣子 (代红玉 摄)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