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影院里,观众们察觉到第一个凶手的身份,发出惊呼的时候,我特地看了下表:才放了55分钟,离影片结束还有一个小时。
直至字幕升起,再也没有听到第二声惊呼。段奕宏的强行顶锅,没有那么具有说服力了。
观众们被剧情绕了半天,只能被迫接受凶手的设定。
散场后听到很多人的议论,大家似乎连段奕宏的杀人动机都没搞明白。产生这样的尴尬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缺少叙述诡计
今年的高分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和《记忆大师》在叙事上很接近:主角讲故事,影像来呈现故事。
而观众最后被骗得七荤八素又大呼过瘾。
就因为信了它叙述诡计的邪!
《记忆大师》本可以借着记忆调换的迷局让角色各怀鬼胎,“言不由衷”。
结果除了监狱里的装逼犯,其他那些有故事的人物都比小白兔还实诚。
二,缺少细节铺垫
优秀的悬疑电影,和观众们玩的是智商博弈。它得给观众提示,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哪怕一个暧昧的眼神,这样才有互动的乐趣。而不是毫无预兆突然扔出个王炸。
更抓人的观众心理曲线差不多应该这样:会不会是他?会不会是她?难道真的是他?果然是他!
《记忆大师》带给我的感受却是这样:段奕宏真man,段奕宏真man,段奕宏真man,竟然是段奕宏!
想不到浓眉大眼的段奕宏也叛变革命了!
而这样的设计一点都称不上反转,因为毫无铺垫,反而留下了一堆疑问: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