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在脱贫攻坚中书写青春之歌——扫描扶贫一线的年轻人(3)

2017-04-30 14:31:04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有心之人千方百计,无心之人艰难险阻。”这是王琪的座右铭,在她看来,帮助家乡脱贫是一条有心“折腾”就能柳暗花明的大路。如今,在吉林像王琪这样自发投入扶贫事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仅吉林白城团市委统计,全市参与到扶贫工作的青年企业家和年轻第一书记就有400余人。

“你把群众当朋友,群众就把你当亲人”

黑边眼镜、夹克衫、牛仔裤、运动鞋,一身休闲装的王钰豪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村书记。这位“85后”爱写散文、爱弹吉他,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但在安徽省岳西县姚河乡沈桥村当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两年来,他学会了“接地气”。

沈桥村距离县城有70多公里山路,全村1800多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415人。来沈桥之前,王钰豪在县委办工作,主要工作是为县领导写材料。“那时因为是领导身边的人,别人对我都很客气,下派到村里时,乡长还专门安排我跟他一起住。”王钰豪坦言,因为“领导身边人的”优越感,刚到村里还有点“飘飘然”,“乡里的公车我常常拿来就用,甚至连招呼都不打。”

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的这一套作派不仅引来了非议,而且工作也不好开展。“身段放不下来,就不接地气,工作更没方向。”王钰豪说,因为不了解情况,给干部和村民开会,还习惯讲些官话套话,听得别人直打瞌睡。后来,他干脆把宿舍搬到了村办公室,学着其他村干部捧着茶杯到村民中间拉家常,“哪村民多往哪钻,问问生产聊聊生活,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在亲近群众中,王钰豪跟贫困户交了心。“书记,天冷了,你要保重身体。”这是贫困户张军学会用微信后给王钰豪发来的。张军身体残疾,说话、行动都不便,只能靠父母照料生活。王钰豪与他结对帮扶后,经常上门看望张军,把他当成同龄朋友对待,教会他上网、发微信。没有微信好友,王钰豪主动把张军拉进朋友圈。还鼓励他在家中做佛香包装的简单劳动,自食其力。“你把群众当朋友,群众就把你当亲人。”当只读过一年级的张军摸索着能发微信时,他首先把问候送给了王钰豪。

“扶贫淬炼了他们的奉献、责任和担当精神”

2016年,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减贫目标。如果把脱贫攻坚看成是时代的宏伟画卷,那么奔忙在脱贫一线的年轻人就是那一抹抹亮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