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排箫演奏家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骆东泉):早春三月,罗马尼亚年轻排箫演奏家科尔内利娅·迪弘(Cornelia Tihon)来到了柳丝吐绿,百花待放的北京。她同手风琴手丹尼尔·巴多依,小提琴手依鲁利安·巴多依和吉他手赛普里安·拉拉佳努一起于2017年3月7日在国家大剧院为观众献上了一台精彩的音乐会。他们演奏了孤独的牧羊人、 可怜我的心、自由探戈、霍拉舞曲、罗马尼亚狂想曲、云雀等乐曲。这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艺术交流品牌项目“世界音乐博览”系列活动第101期演出。
科尔内利娅的成长之路
生于摩尔多瓦奥尔海伊的科尔内利娅·迪弘,童年就表现出杰出的音乐天赋,5-6岁学会吹笛子, 12岁在母亲陪伴下来到布加勒斯特 《埃奈斯库》音乐中学学习笛子和排箫,得到排箫大师扬·内古勒(Ion Negura)的指导,钢琴和另外几种民间乐器是她的副课。音乐中学毕业考入布加勒斯特《波伦贝斯库》音乐学院演奏系排箫专业,从师达丽拉·切尔纳泰斯库(Dalila Cernatescu)教授,2010年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科尔内利娅学习努力,练习刻苦,早上八点开始是她的“晨练”,每天至少练3-4个小时。她喜欢听各种音乐,一首曲子听一遍就记住,能哼哼出来。在众多乐器中,排箫是她的 “最爱”。她认为,排箫有着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可以演奏各类音乐:民间、古典、爵士、摇滚。她家里收藏着12种不同大小和材质的排箫,包括扎姆菲尔大师赠送的一个象管风琴似的巨型排箫。
1993年5岁的科尔内利娅第一次参加家乡奥尔海伊举办的民间音乐节唱歌比赛就一鸣惊人,获得大奖。之后她到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各地演出和参加各类民乐比赛,同国内外乐队合作到挪威、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法国、保加利亚、南非等国家演出和比赛,荣获的国内外大奖已超过20项。除排箫外,她还能演奏20多种民间吹奏乐器,如横笛、塔拉戈特管(Taragot)、风笛(Cimpoi)、麦杆、图尔尼克(Tulnic,罗民间吹奏乐器)、布丘木(Bucium,罗马尼亚牧人用的长管状号角)等。
罗马尼亚排箫演奏家科尔内利娅在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举行讲座
罗马尼亚的排箫艺术
在托米斯(今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达契亚-古罗马时期古墓出土有拿着排箫的农牧之神图案。在罗马尼亚的奥尔特尼察地区考古发现排箫神的雕刻。千百年来,罗马尼亚民族善于用排箫等民间吹奏乐器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如今,罗马尼亚农村的红白喜事,城里的风味餐馆,公园街头的艺人以及国家和地方民族歌舞团、民间乐队都能看到排箫演奏者的身影,听到排箫悠扬的乐曲。
1894年音乐世家出生的弗尼克·卢卡(Fanica Luca)被誉为罗马尼亚的排箫之父,他从父亲那里学习排箫吹奏,并有所创新,确定了排箫的固定调音技术。1949年他在民俗学院,之后又在布加勒斯特第一音乐中学创立排箫教研室,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包括他的侄子达米安·卢卡(Damian Luca), 以及拉杜·西米翁(Radu Simion)、 尼古拉·沃尔武(Nicolae Parvu)、 拉杜·康斯坦丁(Radu Constantin) 和格奥尔基·扎姆菲尔(Gheoghe Zamfir)等大师级排箫演奏家。现在沃伊库列茨·帕尔武 (Voiculet Palvu)、 达米安·德勒吉奇(Damian Draghici), 以及科尔内利娅·迪弘等一批深受欢迎的演奏家活跃在舞台。
罗马尼亚的排箫都为弧形曲面造型,吹口平滑,做工精美,手感灵活,能吹奏快节奏的乐曲。世界上绝大多数排箫演奏家都使用这种类型的排箫,目前国内也主推罗马尼亚式排箫。
罗艺术家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排箫也是中国的一种古老乐器
中国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会长陈自明教授告诉笔者,排箫是一种音域宽广,音色独特的乐器。它奏出的音乐圆润、柔软、抒情,穿透力强,传播遥远,富有天籁魅力,令人陶醉,是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
他指出,排箫是一种古老乐器,古希腊、古印度、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拉美地区都有悠久的演奏历史。目前世界上有好几十个国家吹奏排箫。秘鲁、阿根廷等国家的印地安人几乎人人都会吹排箫,他们还使用双排箫。就象格奥尔基·扎姆菲尔说的,世界上只要有民族的地方就有排箫的身影。
据中国排箫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王春晓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排箫文字记载和实物的国家。传说早在五千年前黄帝时代,排箫便已出现。中国现存最早的排箫实物是河南博物院收藏的1997年鹿邑县太清宫镇长子口墓出土的一支排箫。这支3000年前西周初期的排箫,由13根长短递减的禽类腿骨制成,最长管32.7厘米,最短管11.8厘米。1978年8月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首次出土了两支排箫,形状好像凤凰的一翼,都是由13根长短不一的管组成。山东地区的排箫石刻和临沂市王贺城村出土的众多汉代排箫俑已被编入世界美术史。2016年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 《芈月传》中的主人公芈月每当想起故乡时就会用排箫吹奏一曲楚国情歌。
业内人士指出,近千年来排箫在中国乐坛的位置日益衰弱,专业院校没有此专业,文工团也很难见到演奏者和演奏曲目,排箫在我国几近失传。好在有识之士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中国音乐家协会成立了中国排箫艺术研究会,全国不少地方设有分会。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排箫艺术研究会会长、著名排箫演奏家林文增先生提出了有关艺术院校开设排箫专业的提案。目前国内一些排箫专家自制排箫,自编教材,开办排箫培训推广讲座,组织演出,为排箫艺术在中国的复兴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观众同罗马尼亚艺术家合影
排箫,余音绕梁在北京
罗马尼亚排箫演奏家访华消息不胫而走。继国家大剧院演出后, 科尔内利娅小姐于3月8日在罗文化中心举行教学讲座。来自广东、上海、贵州、银川、辽宁、山东、天津和北京等地的三十多名排箫研究者和爱好者云集北京,有的千里迢迢乘飞机、坐高铁前来欣赏罗马尼亚艺术家的表演,聆听科尔内莉娅的讲座,其中有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自明、中国排箫艺术研究会丁云海(广州)、王春晓(济南)、吕涛(武汉)和吴亚秋(上海)四位副会长以及天津、贵州等音乐学院的老师。
科尔内莉娅介绍了自己学习排箫吹奏的经验体会,毫无保留地教大家如何拿乐器,如何运气,如何吹奏颤音。她时而演讲,时而回答问题,时而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现场气氛热烈、友好、活跃。最后她同手风琴手一起演奏了耳熟能详的《云雀》和《霍拉舞曲》,大家听得如痴如醉。讲座结束,大家纷纷让艺术家签名并合影留念。
中国排箫研究者表示,排箫在罗马尼亚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演奏水平高超,演奏技巧先进,演奏人才厚实,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听了科尔内莉娅的讲解受益匪浅,希望有机会继续向罗马尼亚艺术家学习,同他们交流,共同在中国和世界推广排箫艺术。
余音绕梁在北京。在中国短暂的访问给罗马尼亚艺术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尔内莉娅小姐说,在北京的演出和交流“给我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人们非常好客,观众素质非常高,希望有机会再来中国演出或讲课。” 被中国同行的诚心、虚心和热心感动的她深信:“有这么多专家、研究者和爱好者的执着努力,排箫艺术一定会在中国得到弘扬推广,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