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规划编制使我们非常清晰地知道,这5年中每一年大体应该做哪些事项。”何立峰说,从2016年的情况看,整个“十三五”期间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确定。在规划的引领下,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努力贯彻实施,阶段性目标任务在去年已经实现。
在许多领域,这项工作都有了很高的完成度。
在司法体制改革领域,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基础性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10项改革,奠定了法院系统改革的“四梁八柱”。
在医疗改革领域,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2017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路线图、时间表细化为施工图,建立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我们今年要把深化医改的立柱架梁任务做好。”
在国企改革领域,2016年,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先后出台了7个专项配套文件。除此之外,国务院国资委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36个配套文件。“1+N”文件体系及相关细则,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
而在全国各地,“四梁八柱”性改革也已基本出台。
在江苏,该省紧扣经济体制改革主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出一批标志性、关键性改革举措,努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在2016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委深改组还召开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11个改革方案,涉及医疗保险、事业单位改革、群团组织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在江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都颇有成效;“放管服”改革,打破许多行政藩篱;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释放“三农”新的发展活力。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凸显了含金量。
在山东,仅2016年该省省委深改组就先后召开10次会议,通过改革文件51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企国资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稳妥推进。
虽然主要部分已经完成,但“梁与柱”的建设一直在路上。例如,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2016年12月,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制度生命力在于执行
“当前,制度的执行情况在各地不均衡,还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期待。”竹立家认为,制度本身很重要,落到实处同样重要。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
“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在改革的推进进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制度和政策的自我完善总是在路上。”李斌认为。
事实上,好的制度一旦开始推行,效果就是实实在在的、显著的。例如在国企改革领域,大部分中央企业已经完成公司制改制,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一半以上企业开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设立也在稳步推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国企也不断发力,比如在去产能方面已成为主力军,其成本在稳步下降、效率有所提升。
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在竹立家看来,制度的落实还需要政府转变自身职能,这依然是我们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不少地方,政府懒政庸政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着广大群众对改革的信心。“我们既要理清政府的权力清单,也要搞清楚政府需要提供的服务清单,让老百姓知道,政府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群众诉求需要回应。在许多地方,抓改革落实中,特别重视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做起,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例如,江苏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普惠”的理念,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青海则始终把破解民生难题、推进民生项目摆在重中之重,彰显改革的民生导向,医疗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改革、教育改革等稳步推进。
面对已然搭起的“四梁八柱”,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接下来需要的正是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的那句话“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