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老舍在伦敦的时光印记(旅人心语)

乘坐伦敦地铁中央线到荷兰公园站下车,出站右转,步行要不了10分钟,就到达圣詹姆斯花园街31号。上世纪20年代,来自北京的青年舒庆春(老舍原名)在这座维多利亚式的小楼里住了3年。20年前,这座小楼正式挂上名人故居蓝牌,为老舍在伦敦的时光留下永久印记。

老舍在英国生活近5年,先后住过4个地方,圣詹姆斯花园街31号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笔者走访老舍故居这天,天气难得晴朗。这栋翻新过的小楼设计简约现代,窗棂雪白,铁艺围栏是典雅的黑色。临街的一面朝南,街对面就是圣詹姆斯花园。花园不大,有园丁修剪的痕迹,却也保持了乔木和灌木的自然风貌,错落有致。花园依着圣詹姆斯教堂而建,阳光斜射过来,小楼墙上镶嵌的圆形蓝色陶盘甚是醒目。陶盘上用白色字体书写着汉字“老舍”,下面是英文简介: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1925年至1928年曾经住在这里。

英国街道上的“蓝牌”是名人居住地或工作地的专有标志,一经挂上蓝牌,该建筑就不能随意改建或拆除。同时,一位名人的故居仅设立一块蓝牌,拜伦、达尔文、丘吉尔等莫不如是。自英国实行蓝牌制度以来,全国各地已有900多个拥有蓝牌的名人故居。2003年,英国遗产委员会为老舍故居正式镶嵌了蓝牌,老舍亦成为第一位获得故居蓝牌的中国文化名人。不过,虽有蓝牌标记,房子仍属私人住宅。不少旅人专程远道而来,若巧遇房主,便聊起老舍的二三事。更多人则是在门口默默打卡,避免打扰此处的幽静。

老舍在散文《我的几个房东——伦敦回忆之二》中提到在圣詹姆斯花园街31号的生活,他“与一个叫艾支顿的合租一层楼”。老舍与艾支顿相遇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我多教他些中文,他教我些英文”。彼时,老舍在东方学院担任中文讲师,学生年龄从10来岁到70多岁都有,有一对一授课,也有统一编班的大课。不教课的时候,老舍就去图书馆看书写作。他在这里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老舍”的笔名也应时而生。几年的时光,老舍与艾支顿夫妇朝夕相处,对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理解。英式幽默与老北京的乐观碰撞出的火花,在小说《二马》等作品中可见一斑。

上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现代主义思潮在欧洲方兴未艾。中国大地进入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汹涌澎湃。以老舍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学习西方文明、介绍中国气象,为当时的西方社会了解中国打开一扇新的窗口。据伦敦大学记载,在英国工作期间,老舍尽力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东方学院在续约时评价道,“舒先生在这里工作得非常令人满意”。其间,英国广播公司曾邀请老舍参与录制关于中文知识的广播节目,东方学院第一批中文课程唱片里的声音也出自老舍。老唱片的沙沙声中,老舍年轻的声音抑扬顿挫,清亮的京音听起来让人倍感亲切。东方学院的中国研究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学校也成为当时能够提供中文学位的欧洲大学之一。

1929年,已发表多篇小说并在文学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作家老舍离开了伦敦。在英国期间,老舍大量阅读19世纪以来的欧洲经典文学作品,英国的狄更斯、威尔斯,法国的福楼拜、莫泊桑等都让他深受启发。正如他写到的,“我是读了些英国的文艺之后,才决定也来试试自己的笔”。欧洲文学经典不仅激发了老舍的创作热情,也对他的创作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回到中国后,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艺的社会作用,逐步形成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新气象。

近百年过去,圣詹姆斯花园街31号依旧清净雅致。这栋小楼里留下的时光印记,继续讲述着中西文化交流交往的故事。

《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

军事

  • 好莱坞招牌都被烧了,拜登紧急到访加州

  • 媒体:尹锡悦或被社交平台算法坑了

  • 特朗普重启疯狂模式!抢岛夺河吞邻国

  • 加州野火蔓延,一消防员救下美国国旗

  • 美主持人问加拿大人为何不想成美公民 傲慢言论引发争议

  • 疑似尹锡悦在官邸散步画面曝光 体型步态引猜测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