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守护文化遗产推动文明互鉴(4)

守护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参与了包括北京白塔寺在内的一些著名寺庙的建设。2015年,尼泊尔遭受8.1级强震,许多文化遗产遭到损毁。2017年8月,中国政府正式启动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这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

西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早,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保护原则和保护理念,如1931年的《雅典宪章》和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等。中国传统文物保护以传统技术和工匠经验为主。近年来,我们积极学习国外文化遗产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文物病害机理分析和保护效果评估,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东西方文化遗产类型、类别之间存在差异。西方文化遗产以砖石质为主,东方文化遗产则以土木建筑为主。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物都有工艺材料的差别,相应的保护工作也要因地制宜。

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已成为文明交流合作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作为中国在中亚地区的首个文物遗产保护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已于2019年圆满竣工。在这一过程中,中方深入研究当地文化历史及传统工艺,同时带去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技术与经验。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古城的纳提什瓦遗址考古发掘,则是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间的首次考古协作,取得了重大成果。目前,两国正在积极筹划建设考古遗址公园,以进一步发掘文化遗产价值,增进当地民生福祉。

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在符合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准则和当地文物保护原则的同时,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俗,有助于实现合作共赢。目前,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开展的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已从1国1处拓展到6国11处。中国与1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的33个联合考古项目,均得到当地政府与人民的高度评价。

澳大利亚学者哈里森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批判性思路》一书中写道:“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不是关乎过去,而是关乎我们与现在、未来的关系。”今天,守护文化遗产,推动文明互鉴,日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类社会中的冲突与大自然的变化都会对文化遗产形成破坏,实现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任重而道远。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期待各国携起手来,在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对方的文化,同时创新发展新的先进文化,将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推向更深更远处。

《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

军事

  • 高通宣布近十项新合作 拓展汽车科技布局

  • 特朗普就职后改革能成功吗

  • 美媒:2025年五角大楼瞄准15个关键技术,包括航天器、生物化学等领域 战略资本助力国防科技

  • 运20飞往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 抗震救灾进行时

  • 泰警察总署署长搭特快专机接星星 确认找到并接回

  • 泰国总理确认王星已找到 泰方谨慎处理减少影响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