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在“奇观化”和“现实化”两种艺术构思方式作用下生成的魔法世界,既与叙事情境内部的非魔法世界存在交互关系,又与文本之外的现实世界形成关联。
例如,现实世界中已经灭绝的渡渡鸟,在《神奇动物》中成为体型丰满、全身绒毛、不会飞行的“球遁鸟”,能够借助自由消失的本领躲过猎杀。而魔法世界中最重要的时间节点1945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年份。这一年,日后担任霍格沃茨校长的邓布利多击败邪恶巫师格林德沃,取得《神奇动物》故事线的最终胜利;也是这一年,日后成为“伏地魔”的里德尔从霍格沃茨毕业,踏上了成为《哈利·波特》故事线最大反派的道路。这个意味深长的设定,向我们提示了魔法世界的现实维度:“正邪对抗”叙事框架里的邪恶阵营是以法西斯为现实原型的,其一再出现表达出创作者的反思——法西斯不是人类历史上的偶然事件,人们应随时警惕并防备其卷土重来。
古希腊人认为,万物生灭兴衰是因为四大元素分分合合的变化,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将促使元素聚合而化生万物的力量称作“爱”,将导致元素分离以致事物死灭的力量称作“恨”。进入20世纪,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将其重新阐述为“生命驱力”和“死亡驱力”。20世纪中叶,反思战争的哲学家呼吁人们“以爱对抗死亡驱力”。时至今日,这一理念以温和的形态发挥持续性的影响力,进而转化为罗琳的创作主题。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主人公哈利在霍格沃茨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与伏地魔间的对抗,构成两条相互缠绕的叙事主线。哈利的成长过程不断面临危险和诱惑,正是一系列关键的选择——选择相信爱、无惧死亡、勇于自我牺牲——让他明显区别于追求永生和强权、最终遭到反噬的伏地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