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推动从实体设施无障碍向虚拟信息无障碍延伸。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活动空间逐渐向数字世界和虚拟世界拓展,但也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群体制造了新的“数字鸿沟”。要消弭这一鸿沟,就需要在信息服务领域推进无障碍设计。众多信息技术企业不断加大在无障碍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力求让所有用户都能享受到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例如,IBM、谷歌安卓、小米手机等均设有专门的无障碍设计团队,一些中国大型科技企业则组建了“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以期更好地将信息无障碍理念融入产品开发及运维流程。
四是提升无障碍产品产业化运作水平。无障碍城市建设需要政府、社区、企业、非营利机构、志愿者和市民等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其中,企业在无障碍产品产业化运作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残疾人、老年人等有着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其需求规模足以支持一个庞大的无障碍产品市场。近年来,国外企业围绕特定人群无障碍需求形成了很多创意产品,韩国在此方面尤为突出,诸如为盲人设计的浮标水杯、盲文智能手表、为轮椅使用者设计的滑盖洗衣机等新创意不断涌现,极具产业化潜力。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2.64亿60岁以上人口,无障碍产品的潜在需求很大,我国应加大对相关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五是更加强调无障碍城市的受益者是全体市民。当前,认为无障碍城市是为少数残疾人提供的专门福利的观念仍很普遍,但实际上,即便是健全人,一生中平均也有11%时间处于行动不便状态。因此,阶段性不便者(老幼孕、临时伤病者)和情景性不便者(育儿家庭带眷外出、口语或外语沟通不便等场景)等同样是无障碍城市的服务对象。日本特别注重普及无障碍城市为所有市民而建这一理念,于2018年5月和2020年5月两次对其《无障碍化法》进行修订,要求实施“心灵无障碍”启蒙教育,以消除对老年人、残疾人的偏见、歧视等。这些做法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改变无障碍城市建设是对残疾人的“福利”的错误观念,增强市民参与无障碍城市建设的主动性。
无障碍城市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人人受益的无障碍城市建设,将让城市更有温度。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