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打开旅游的另一种图景(观点)

戴上虚拟现实头盔,顷刻便潜入大堡礁,看到太平洋清澈平静的洋流,色彩斑斓的鱼群擦身而过;轻点鼠标,又置身欧洲大陆,漫步春日的凡尔赛宫花园小径,或是在柏林爱乐数字音乐厅欣赏一场音乐会直播……眼下,足不出户的沉浸式旅游正成为许多人的日常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旅游、观演、看展等线下体验活动几乎陷入停摆,全球旅游业遭受重创。变局之下,旅游业的新趋势逐渐显现: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介入,融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技术的数字旅游,不仅“治愈”了被困在家中的旅游爱好者,也为旅游业开启了一扇窗。

诚然,数字技术“加持”下的旅游存在短板:这是主体不在场的旅行和受到裁剪的风景。我们可以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但错过的是温凉的海水漫过脚背的触觉、同一件艺术品前和陌生人的相视一笑、美食入口心生满足的瞬间……不论技术如何飞速发展,旅行总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短暂作别日常生活,在陌生的场景中见山见水,见他人也见自己。但当我们将视线放远,旅游的另一种图景正徐徐展开。

借助数字技术,游客可以抵达常人无法抵达之处:与南极洲的座头鲸一同游泳,站在火山口眺望壮阔风景,上一秒在高空遥望天使瀑布,下一秒化作飞流直下的水花——4K显示器、杜比全景声技术带来沉浸式的视听体验,那些地处险远的非凡景致从未如此触手可及。

在推动“可及性”方面,数字旅游拥有巨大潜力。近年来,一些提供虚拟旅游服务的企业发布调查显示,线上旅游受到高龄人士的广泛欢迎,“银发族”甚至成为公司业务的新增长点。无论是因旅游费用高昂而止步,或是因高龄、残障等不便出行,数字旅游都能弥补无法亲身到场的缺憾。

数字旅游同时具有生态友好的特点。对于过度旅游导致生态脆弱的旅游景区或是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数字旅游提供了双赢的解决方案。“数字敦煌”项目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让文博爱好者随时畅游洞窟,以高清分辨率浏览巨幅壁画。全球各地的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动植物园纷纷开发数字项目,将世界变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后疫情时代的数字旅游将不再是“权宜之策”,而是成为重塑旅游业的重要因素,线上与线下实现互补,旅游的内涵也因此而更加丰富。

《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