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

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

图为勃拉姆斯钢琴曲专辑封面。资料图片

1876年初冬,莱茵河畔风景如画,卡尔斯鲁厄的人们却无暇欣赏这旖旎风光,人们都在静听一曲伟大的交响乐。49年前,音乐巨人贝多芬永远离开了他们。这一次,人们却仿佛再次听到贝多芬的忧郁与痛苦、激情与乐观,而这美妙的声音出自贝多芬的崇拜者勃拉姆斯,一位在贝多芬身后出生的德国音乐天才。

在此之前,勃拉姆斯已经创作多部广为流传的音乐,包括《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等,享誉欧洲,甚至被许多人认为已经超越了贝多芬。他才华横溢,却直到43岁才完成平生第一部交响曲,这部《C小调第一交响曲》一经问世,便获得巨大成功,德国指挥家汉斯·吉多·冯·彪罗称其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纵然7岁就已展露音乐才华,勃拉姆斯创作出第一部交响曲的过程却并不轻松。他对自己的要求向来严苛,经常烧掉认为不够好的作品。有一种声音在勃拉姆斯心头萦绕——不仅要追赶贝多芬,更要超越自我。贝多芬的音乐是指引他的明灯,也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他曾对朋友海尔曼·莱维说:“看来我永远写不好交响乐,我听到身后响着一位巨人行走的步伐,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好。”从1855年到1876年,勃拉姆斯一次次弹奏,一遍遍修改,用了整整21年反复打磨,造就这部可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并驾齐驱的作品。

这位后来者,终究将“巨人的步伐”化作自己前进的脚步。此后,他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另外三部交响曲。

勃拉姆斯的音乐中是有风雪的,有时细雨霏霏,有时小雪飘飘,在暗夜中抚慰踽踽独行的灵魂。这些风雪是他内心理智与激情的外化,是他人生道路痛苦与甜蜜的累积,更是他独特生命的真实写照。在彼时彼地,勃拉姆斯无疑是一位孤独的“风雪夜归人”。他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代独自固守古典主义的余晖,又在严谨精致的音乐中不时流露几欲喷薄而出的热烈情感,他有着德国人的内敛深沉,骨子里却是个纯粹忧郁的诗人。

推荐阅读

军事

  • 韩国激光武器赶鸭子上架,连烧10-20秒才干掉1个目标

  • 菲律宾在南海升级挑衅 中国反制加强奉陪到底

  • 普京谈叙利亚政权更迭 快速反应背后的考量

  •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45129人死亡 伤亡人数持续攀升

  • 特朗普托安倍妻子转交石破茂书籍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为何被称为“静音”部队?不扰民的贴心举措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