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长河里,文物本体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出现衰退甚至消亡。采取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能够很大程度上延缓这一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保护作用日益凸显。数字化保护可以完整、准确、真实地永久保存文物信息,形成文物的数字档案;数字化保护形成海量数字化成果,经过深度挖掘和加工,可以为文物的保护、研究以及展示弘扬等提供有力支撑;文物的数字化授权和转化也可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
文化遗产的类型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又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针对以石窟为例的不可移动文物,所采用的主要数字化技术有以摄影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壁画二维图像数字化技术、以激光扫描为主的洞窟结构和雕塑三维重建技术、以遥感测绘和倾斜摄影为主的大遗址三维重建技术,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为主的全景漫游互动体验等。针对馆藏书画、石窟壁画等平面文物,首先要利用图像采集技术,采集其完整的图像信息,再经过后期的图像处理,形成完整的图像档案。针对雕塑、器具等三维文物,需要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完整获取文物的三维信息和纹理信息,经过三维重建,形成文物的三维立体模型。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当下国内外热门的研究领域,涉及多个交叉学科,并且在国际上日益得到更多重视。目前世界范围内文物的数字化研究主要是向多种技术保障文物信息的完整保存、网络化的共享传播、人工智能的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发展。
从国际上看,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意大利的博物馆曾在上世纪90年代合作,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进行数字化工作;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科研团队利用文物的数字化成果,通过分析文物结构、纹理、质感、色彩等信息,复原了巴米扬东大佛天井壁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项目,对巴黎圣母院等在内的众多法国哥特式建筑进行了系统性的数字化保存,建立了由图表、文字、历史地图构成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