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环球新闻网6月30日文章,原题:一些国家呼吁产业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但响应的行业寥寥无几 美日法都在催促本国公司减少对华依赖。但鲜有企业想放弃中国的熟练工和高效的原材料供应商。华南美国商会会长赛耶丁说:“据我所知,目前没有一家(在华)公司推进任何搬迁计划。”中国作为低成本工厂的崛起,帮助降低了消费品价格,增加了西方企业利润。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在为所有行业提供无与伦比的供应链。
在华工作了22年的菲利普·理查德森在广州番禺生产扬声器。他考察了越南和其他国家,尽管那些地方的工资可能低至中国的60%,但省下的费用全被放弃中国供应商网络的成本所抵消,“我们考虑了大约1分钟,认为这不划算。比如说采购磁铁,若是在其他国家生产,须支付运费和关税,而在中国,我们只要下单,他们就会发货。”
疫情给一些在华外企带来转移生产的政治压力。惠誉评级的萨克什·斯卡说,由政治驱动的变化会推高成本,而中国作为全球供应商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太可能改变。过去在华生产鞋子、家具等低利润商品的公司,近些年一直在向东南亚、非洲等地迁移。但对于高端鞋子来说,埃塞俄比亚或东南亚等地的工厂竞争不过经验丰富的中国工人及灵活的中国供应商。业内人士罗伯特·格温说:“我的所有客户都说必须多元化。但给他们看了在其他国家的成本后,90%的客户会选择中国方案。”
当前西方消费增长乏力之际,全球企业越来越被中国13亿消费者吸引。汽车和高价值商品的制造商如今花费数十亿美元扩大在华生产。奥迈企业顾问公司的吉特·林说:“他们不是利用中国来出口,如今很多企业都是为当地生产。”过去10年,许多公司在亚洲推行“中国+1”战略,在东南亚设厂。但随着中国解除对企业的防疫管控,而亚洲其他经济体都停工,企业又纷纷将业务转移回中国。
美国等国谈论采取激励措施吸引企业回流本土。但吉特·林认为,即使实施减税或补贴,企业也面临在陌生地方设厂、培训新员工、寻找供应商及客户关系可能中断的成本,“转移可不是免费的”。(乔恒译)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史竞男)以高铁建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高铁作证》已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该作品聚焦高铁建设者,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工人崭新的精神风貌
新华社新加坡4月11日电(记者蔡蜀亚)在新冠疫情在新加坡持续蔓延、数个外籍工人宿舍出现确诊病例之际,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为在新工人同胞送上关爱、维护他们的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