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后走向台前”
10年前,澳大利亚还被美国“太空战”网站形容为地处亚太“二线”,但随着美国在澳部署多座军事情报搜集站,澳方对俄罗斯、中国等国的监视也在加强。近年来,澳国内媒体披露出澳美共同运营“松峡”联合情报设施等信息,表明中国已是这些技术监控设施的重要目标。澳大利亚不断强化对中国间谍情报和技术窃密活动的同时,却指责中国对澳“影响渗透”和“间谍威胁”,用“贼喊捉贼”这个成语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中国的崛起,澳大利亚是怀有复杂心情的。”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教授陈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澳大利亚一方面借中国经济腾飞而获得大量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对中国有着潜意识的敌意,中国的政治体制与其截然不同,近年来澳大利亚政策上意识形态导向较强,这种潜在的敌意往往在外力和内因的共同推动下冒头,误导决策思维。
种种迹象表明,澳情报安全部门并不仅仅满足于针对中国等国开展间谍活动。一些分析认为,澳大利亚有提升自己国际战略地位的要求,不满足于偏安一隅。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曾经说,“澳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副警长”,通过将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澳大利亚希望借力加强自身影响力。
陈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几年来,澳大利亚情报部门从幕后走向台前,公开发表对某些重大问题的意见,直接干预政治舆论,试图影响决策。”陈弘分析说:“事实上,现在澳大利亚已不满足于担任美国的跟班和随从,而试图扮演美国的合作伙伴的角色。换言之,它不仅仅是服从和听命于华盛顿,而是会自行战略布局,发起行动,对华为的打击就是一例,2018年,澳大利亚先于美国,宣布对华为实施全面禁令,随后游说多个西方国家,建议后者效仿。”
澳大利亚对华的“焦虑”和“敌视”到底从何而来?澳大利亚是中等强国,地处南太平洋,在冷战中战略地位不高,冷战结束后更是一度被边缘化。随着奥巴马推出重返亚太政策,尤其是特朗普大力推进旨在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澳大利亚开始借此强化其战略地位。澳大利亚是一个真正的印太国家,通过加强自己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性,加大活跃程度,澳大利亚希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澳大利亚的这种情绪也反映在其间谍活动中。据有关部门证实,在澳情报安全部门的间谍活动目标中,中国的分量越来越重。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崛起,澳大利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则是在澳大利亚看来,作为“五眼情报联盟”成员,有着搜集中国情报与其他成员共享的强烈“责任感”。为此,澳大利亚近年频繁修法,不断增加情报机关职权和经费预算,强化对华情报网络建设,对中国的间谍情报力度前所未有地加强。
堪培拉的“被害妄想”
正如陈弘所提到的,在澳情报安全部门眼中,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影响渗透”和“间谍威胁”无处不在,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ASIO)总干事伯吉斯曾对外声称,“澳面临的外国渗透和干涉威胁在规模、广度和目标等方面均前所未有,严重程度甚至超过冷战时期”,“澳各行各业都是外国干涉的潜在对象,包括各级别议员及其团队、政府官员、媒体和分析人士、商界领袖、高校等”。在这种“被害妄想”的意识下,澳大利亚情报安全部门不断鼓动政府出台针对所谓“外国影响渗透”活动的法案,并且向澳国内媒体“喂料”,暗中支持媒体炒作“中国间谍威胁”,毒化澳中关系。
“向相关媒体‘喂料’,借助媒体对某些敏感问题进行炒作,放大、夸大乃至歪曲某些事件及其重要性,是澳情报安全部门常用的重要手段。”陈弘举例说,去年曾引起各界关注的“王立强间谍事件”就很典型。
2019年11月,澳大利亚所谓的调查记者尼克·麦肯齐在澳《悉尼先驱晨报》《时代报》和9号电视台调查新闻节目《60分钟》中声称一个名叫王立强的27岁中国男子叛逃澳大利亚,王立强自称是“中国间谍”,“曾在香港、台湾地区指挥了间谍活动,后被派遣到澳大利亚开展工作”。陈弘表示:“王立强的自述疑点重重,明显属于诈骗,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既然王立强自称‘叛逃’,那必定是与澳方情报安全部门接触,且按常理澳方不可能让他主动接触媒体,那么媒体的消息来源是什么?一个较符合逻辑的判断是,澳情报部门早已判断王立强属于诈骗,但有意放风给记者,借此炒作中国威胁论,至于此事是否属实,情报部门不作评论,只要在社会上造成所谓‘中国间谍威胁澳大利亚安全’的舆论氛围就行。”
对澳情报官员和部分媒体对中方的所谓指控,中方多次进行严厉驳斥,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澳大利亚)不断编造所谓中国的‘间谍案’,对澳大利亚的‘渗透案’,我想无论情节多么离奇,花样如何翻新,谎言终究是谎言。”
在6月1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中国政府对“人质外交”有何立场?赵立坚回应:你这是一个充满恶意的问题。我刚刚已经把中国政府的立场说得很清楚了,请你不要问不相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