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孔子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更多学生更高的学习需求,孔子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师队伍。
从线下课堂到线上课堂
如今放眼各行各业,互联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孔子学院,“互联网+汉语”也让更多学生获益。
“我不想落下任何一节汉语课,否则就跟不上后面的课程了。”黎巴嫩小伙乌凯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乌凯现年29岁,已在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三个学期。他作为国际移民组织的项目协调员,本就工作忙碌。自今年初新冠疫情在黎巴嫩暴发后,他又在黎巴嫩红十字会当志愿者。尽管非常忙,他依然坚持学习汉语“不旷课”。
乌凯如今不用每周再耗时往返学校上课。疫情暴发后,孔子学院暂停线下教学,改为网上教学。按照孔子学院中方教师许洋的说法,网课让乌凯能有更多时间学习,“他最近进步不少”。
能在疫情等特殊情况下通过网络授课保证教学,离不开各孔子学院长时间以来在“互联网+汉语”方面的努力。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和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于2018年提出开启集科研、汉语网络教学、远程考试、交传-同传教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伏师大孔子学院科研创新中心”(网络教学中心)项目。
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孔子学院也引进了“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拍摄制作配有中哈俄三语字幕的系列网课,推广远程教学模式。
除中文教学外,一些孔子学院还将其他活动移至线上举行。在奥地利,受疫情影响,以往的线下“汉语桥”比赛今年无法正常进行。于是,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创新了比赛形式:选手录制两段参赛视频,以邮件形式发送至孔子学院邮箱,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此外,本次比赛还根据参赛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的点赞数特设了两名“最具人气奖”。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1月28日电 通讯:勤于文化交辉处 乐在文明交流中——记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的春节 新华社记者荆晶 这个春节,约堡孔院的老师们从去年12月就开始忙碌了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月24日电 通讯:“春节我们不回家”——罗马尼亚孔子学院中国教师的春节故事 新华社记者林惠芬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学校小礼堂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