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留住”核协议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伊朗警告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主要目的还是想“留住”伊核协议。此举并非伊朗“主动出击”,而是不得已的反击。
北京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冰冰表示,伊核协议对伊朗而言是一份“善意对善意”的约定,伊朗通过限制核活动换取经济利益。但美国2018年5月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在其制裁的“长臂管辖”之下,欧洲国家也停止了进口伊朗石油,伊朗遵守伊核协议所应得的经济利益无法兑现。
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前任奥巴马政府签署的伊核协议不足以限制伊朗,因此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逐步重启和追加对伊制裁,以逼迫伊朗与美国重新谈判并签署一份美国认可的新协议。德国国防部长克兰普-卡伦鲍尔日前证实,此次欧洲国家宣布启动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也是美国以加征汽车关税威胁和施压的结果。
分析人士指出,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可在国际上造成较大的政治冲击,况且该条约对伊朗的意义主要在于能以接受国际组织监督换取一定权益,但如今美国的“极限施压”和“长臂管辖”使伊朗所能享受的权益所剩无几,因此以威胁退出这一条约来反击欧洲国家及其背后的美国对伊朗而言也是合理选择。
强硬同时留余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扎里夫在发出强硬警告的同时,也留出了一定余地。他说,若欧洲方面能够履行伊核协议相关义务,并在协议框架下保障伊朗的经济利益,伊朗将重新遵守该协议。
分析人士指出,争端解决机制目前尚处于准备启动阶段,并未真正启动,因此局势还有转圜的可能,伊朗不一定会退出核不扩散条约。
事实上,伊朗在关于伊核协议的博弈中始终保持着克制。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协议分5个阶段,前后历时半年多,而且伊朗多次强调所有中止履行协议的步骤都可逆转。伊朗也始终没有突破20%的铀浓缩丰度。理论上生产20%丰度的浓缩铀和90%丰度的武器级浓缩铀之间几乎没有技术障碍,伊朗通过此举也表明了其克制姿态。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说,伊朗领导人多次强调,发展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符合伊斯兰教法。伊朗也清楚,一旦真正跨过拥核门槛,就将面临战争危险。以色列会率先向伊朗发动战争,美国则会出面保护以色列,从而导致美国同伊朗之间的战争。这是伊朗无法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