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最具影响力”语言
对普通读者来说,这则《科学》编辑最青睐的语言类科技新闻还真有用。报道说,相比其他语言,一些语言在理念传播能力方面更具优势。一张名为“三大全球语言网络”的示意图显示,英语是传输效果最好的语言,因而是最适宜用于全球交流的一种语言。当然,其他一些语言在传播力方面也有上佳表现。
——穿越地球中心要多久
如果地球中心有个洞,从中穿越要多久?这则报道说,区别于之前的答案,科学家这一次将多种因素考虑在内,给出了穿越地球中心更准确的时长。难怪有科学家感叹:“这是我们热爱的那类论文。”
——人死了,一些基因可能还活着
这则新闻虽然不是特意为万圣节准备的恐怖故事,但仍旧可能让读者起一身鸡皮疙瘩。报道说,人死后,体内一些基因可能还会存活数天。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为如何更好保存用作移植手术的人体器官提供思路,还将为以更准确方法确定谋杀案受害人死因提供助力。
——鞋带总开,原因竟是这样
鞋带明明系得很好,为什么自己就开了?2017年的这则报道解开了这个生活小烦恼的秘密。报道说,研究人员发现,鞋带会受到一种合力,这种反复的作用力让它变松,而运动方向的改变会持续拉扯鞋带,最终导致它彻底散架。
——“一条道走到黑”也挺好
假设你是那种不喜欢左拐也不喜欢右转的人,总之什么弯都不喜欢转。那么,2018年的这则新闻对你来说恐怕是个好消息。报道说,选定正确路线,你可以一路前行3.2万公里,完成地球最长的直行旅行。
依据这篇报道,如果在陆地不拐弯,最长可以走11241公里;海上则更长,为32090公里。
没有最长,只有更长。如果科学家今后找到了更长的路线,那么它可能会跻身下一个十年《科学》编辑最喜欢的科技新闻。(闫洁)(新华社专特稿)
新华社华盛顿12月19日电 新闻分析:《科学》年度“突破”和“崩溃”反映了什么 新华社记者周舟 美国《科学》杂志19日公布了其评选的2019年十大科学突破,同时还公布了选出的年度崩溃事件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汪亚)记者近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围绕土壤质量、农业环境、植物保护等10个领域开展观测任务,分两批正式确定了100个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发挥航天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科技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澳门自由港与“一国两制”的优势,国家航天局与澳门方面共同设立了太空探索与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