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一个藏族小伙儿的“进博会之旅”

一个藏族小伙儿的“进博会之旅”
2019-11-08 12:07:00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题:一个藏族小伙儿的“进博会之旅”

新华社记者吴宇

德化陶瓷、寿山石雕、漳州印泥、福州漆器……这里是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设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福建馆。当一身藏装的仁青郎加自述是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时,颇让人㤞异。

仁青郎加身后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唐卡。这幅唐卡不是传统的卷轴画,而是镶在画框中。仔细端详,艳丽的画面透出一层光泽,沉静中多了几分雍容。

原来,这是一幅以福建传统漆画工艺创作的唐卡,是千年雪域传统与悠久东南文化碰撞交融出的一朵创新之花。

“听我的福建老师讲,这是有史以来漆艺唐卡第一次登上进博会这样的国际舞台。而我,就是这个‘第一’的亲身参与者。”仁青郎加对记者说。

20岁的仁青郎加出生于西藏昌都的一个唐卡世家。他的家乡是西藏唐卡一个重要画派的流传地,他从7岁起就跟着父亲学习唐卡绘画。一年前,他受昌都市文化局派遣,走进了福建省艺术馆在厦门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漆画高级研修班。

福建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告诉记者,将漆画工艺与农民画相结合,在福建不过是近三年的新鲜事,这拓展了农民画新的生存空间,推动农民画随时代变化“华丽转身”。由于福建与昌都是对口援助关系,仁青郎加得以成为探索唐卡与漆画“嫁接”的第一人。

得益于唐卡艺人的宁静坚守以及福建老师的启发传授,厦门40天的培训研习,让仁青郎加眼界大开,漆艺唐卡之门悄然开启。

“使用大漆新材料,让唐卡不再害怕受潮发霉;镶嵌等技法的引入,让唐卡的艺术表现力更丰富。当我把全新的漆艺唐卡拿给爷爷、爸爸看时,他们都觉得多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美感,鼓励我继续探索、完善。”仁青郎加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