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雅加达10月31日电 专访:《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将全面惠及域内企业和人民——访中国驻东盟大使黄溪连
新华社记者梁辉 宗萍萍
中国驻东盟大使黄溪连日前在东盟总部所在地、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日对所有协定成员全面生效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将进一步释放自贸区实施的红利,让自贸协定的优惠政策全面惠及自贸区所有协定成员的企业和人民。
他认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后,将为中国东盟双方经济发展提供新助力,也将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和亚太自贸区的建设进程。
黄溪连说,中国-东盟自贸区涵盖11国约20亿人口,是中国对外商谈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和已经实施的最大自贸区,也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之间建成的最大自贸区。它是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久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开创了中国对外商建自贸区的先河,为之后中国与更多国家商谈自贸区树立了基础样板、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提升中国外贸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介绍,升级议定书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是对原协定的丰富、完善、补充和提升。在货物贸易领域,双方在原协定基础上优化了原产地规则,实行新的更加便利的原产地证书,增加了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条款;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双方在建筑、金融、旅游、通讯、运输等部门互相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如允许对方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放宽设立公司的股比限制等;在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双方同意在农业、数字经济、交通、中小企业和环境等10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并为有关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双方还纳入了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等新领域。
黄溪连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间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典范。2002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刚刚启动时,双方贸易额只有548亿美元;到2018年,双方贸易额已高达5878亿美元,16年间增长了近11倍。双向投资从2003年的33.7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58亿美元,增长近5倍。到今天,中国已连续10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于今年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累计双向投资达到2233亿美元。
他说,自贸区的实施为域内企业和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和便利。域内企业更大程度、更加便捷地享受自贸区优惠政策,获得更大利润,双方人民也以低廉的价格享用对方的优质产品。以农产品为例,自贸区优惠政策使东盟国家的山竹、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走进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让中国的苹果、梨等温带水果摆上了东盟各国超市货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成果,对双方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已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发展格局。
黄溪连展望说,未来,自贸区的深入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双方人民往来与沟通,深化全方位互联互通,拉紧双方利益纽带,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为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作出积极贡献,为打造中国-东盟经济共同体夯实基础,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峥嵘岁月,光辉历程。7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神州大地却已地覆天翻,旧貌换新颜。 70年间,中国从一贫如洗到一派生机,从废墟遍地到高楼林立,经济蕴能得到巨大释放,全球地位更实现飞速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