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加德满都10月11日电 通讯:为中尼友好播下种子
新华社记者耿学鹏 周盛平
“这是1957年访问我们学校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他旁边是当时任学校管委会成员的我父亲,我作为学生站在最后面。”尼泊尔阿南达-库迪学校管委会主席巴德拉·曼·图拉达尔教授翻开“50周年校庆纪念册”,指着一张黑白照片告诉新华社记者。
创建于1952年的阿南达-库迪学校坐落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斯瓦扬布纳特寺的西侧,是尼泊尔最早的高级中学之一。
1957年,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访尼时到访阿南达-库迪学校。
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中国佛教协会为这所学校捐建了教学楼“悲悯楼”。图拉达尔回忆道,这座2层带阁楼的建筑建成后,成为当时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阿南达-库迪学校是尼中友好的象征,也让我们永远铭记着这份悠久的友谊。”尼泊尔前总理贾拉·纳特·卡纳尔不久前曾这样说。
2015年,尼泊尔遭遇“4·25”大地震,阿南达-库迪学校受到重创,包括“悲悯楼”在内的许多建筑受损严重。震后,图拉达尔作为学校管委会主席,向中方提出了帮助请求。2019年1月4日,“悲悯楼”重建奠基仪式举行。
记者近日在探访阿南达-库迪学校时看到,“悲悯楼”重建工程已完成地基部分,有工人在工地上忙碌。
图拉达尔介绍,重建后的“悲悯楼”有3层,预计6个月后完工,将成为阿南达-库迪学校主要教学建筑之一。他说,学校近两年已经与中方合作,教授孩子们中文。他希望在“悲悯楼”重建后邀请更多中文教师,同时开设一个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中心,“这将成为重塑这所学校辉煌的第一步”。
数十年来,学校与中国的情缘让这里的学生更加了解两国间的友好情谊,许多人毕业后也成了中尼合作的参与者。
曾就读于该校的阿努伯·巴塔来依如今从事尼中旅游方面工作,并担任尼中经贸协会主席。他计划不久后举办一次有关中国在南亚投资的论坛,希望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尼泊尔投资。
“尼泊尔人一直把中国视为始终如一、值得信赖、患难与共的朋友。”巴塔来依告诉记者,“我相信,两国关系未来将更加牢固。”
在图拉达尔看来,阿南达-库迪学校“悲悯楼”是尼中友好的结晶,同时也在尼泊尔播种和培育着两国世代传承的友谊。“我坚信,这份友谊永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