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金沙萨9月25日电 通讯:“中国半岛”来了首批中国维和女兵
新华社记者黎云 解放军报记者孙阳
当利哥走进“中国半岛”时,自己并不知道,她是第一位踏入这个维和营地的女兵。
利哥其实不是小哥哥,她的大名叫杨晓利,是个俊俏的小姐姐。因为性格泼辣,做事干练,被官兵们尊称为“利哥”。
作为第23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上尉给水工程师,杨晓利跟随第一梯队经历了18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和5个小时的地面机动,率先抵达位于刚果(金)东部的维和任务区。
中国维和部队自2003年部署刚果(金)布卡武地区以来,一批批维和官兵恪守联合国宪章,忠于职守,全部被授予了联合国维持和平勋章。中国工兵营地经过多批官兵不懈努力,已建设成为当地的地标,被联合国友军和驻在国政府誉为“中国半岛”。
因为维和任务区的艰苦,在过去的日子里,“中国半岛”上一直是男性的世界,从未来过女性维和人员。第23批工兵分队组建时,驻地在成都的杨晓利立即报了名。
“我觉得军人的生命中应该有一次维和经历,性别可以忽略。”杨晓利对选拔考核组成员说,她从来不化妆,用水也很节约。
此时的刚果(金),埃博拉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截至9月初,这个国家共报告埃博拉病例超过3000例,其中死亡病例超2000例。
战乱和疫情并没有让中国女军人走开。万里之外,中尉翻译曹莉已经随第二梯队乘坐空军运输机在开赴“中国半岛”的路上——这位“90后”女军官也是第23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成员之一。
从重庆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曹莉和杨晓利一样,在国内经过了严格筛选和行前培训,体能、战术和专业均达到了联合国的选拔条件。
两位女军官将同住“中国半岛”的一间集装箱板房,共同完成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对于困难,曹莉接受采访时说:“应该有很多想不到,但没有什么克服不了。”
中国参加维和行动29年来,已经派出了超过4万人次的军事维和人员,其中女性维和人员有近千人。联合国多任秘书长均发出倡议,要让更多女性参与到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来,以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这一倡议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响应,并逐步将女性维和人员的岗位从原来单一的医疗向作战和支援等岗位拓展。
在中国维和部队,除了在医疗分队编配了女性军医、麻醉师及护士等维和人员之外,在南苏丹,中国维和步兵营配备了一个女兵战斗班;在黎巴嫩,“95后”的女排爆手已经开赴雷场排雷;在达尔富尔,中国女军事观察员头戴蓝盔,穿梭在部落和乡镇间监督停火。
2016年,中国国防部在北京举办了首期女性维和人员国际培训班,主要培训女性军官在维和任务区执行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女军人通过培训后,部署到联合国的各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女性维和人员特有的细腻和亲切,在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开展妇女儿童救助等行动中不可或缺,更具优势。
杨晓利在限重的行李包里,腾出了三分之一的空间来装各种糖果。杨晓利说,她不吃糖,但她为每一位战友都准备了一颗奶糖,会在生日那一天送给战友。
在完成指挥权交接后,第23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指挥长侯勇把入驻“中国半岛”的第一班岗交给了杨晓利。作为第一位入驻“中国半岛”的中国女军人,杨晓利将在哨位上迎来异国他乡的第一缕阳光。
“既是对她的一种鼓励,也是告诉她维和部队里只有军人,没有女人。”侯勇说。
新华社尼科西亚5月3日电(记者张保平)本月2日,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和部队(联塞部队)负责人什佩哈尔在塞首都尼科西亚的缓冲区向包括两名中国维和警察在内的18名维和警察授予维和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