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企业采购时是不是充分考虑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有没有遵循市场化原则,是不是符合WTO规则,美国人给的价钱合不合理,产品符不符合我们的检疫标准等等。
这些障碍能不能彻底消除,实现中美农产品的供需双赢,则完全取决于美方能不能“为双方经贸合作营造有利条件”。
更何况,采购农产品是件长远的事情,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大豆年年种,采购年年有”。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有关方面的眼光不妨放得更长远一些。
其次,中方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停下来,但开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市场机遇不会专门为谁而留。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5月初中美经贸磋商遭遇挫折之后,中国对外开放的节奏并没有受到干扰,依然有条不紊地按原来节奏推进,甚至还有所加快。
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自2019年7月30日起施行。两条负面清单共放开16个领域,包括船舶代理、城市燃气、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增值电信、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外资限制进一步放宽或取消。
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原则,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
这里面的逻辑很清晰。
改革开放,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基本国策。政策取舍衡量,无非是在“国家利益”上做文章。
对我们有利的,不用人说,我们也会去干。对我们不利的,说破大天,也不要想着我们让步。
按这个逻辑推演,大家不难理解,我们的扩大开放是面向全世界。
新华社华盛顿2月9日电(记者 刘晨 汪平)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日前表示,中美间存在分歧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正确判断对方的战略意图。两国关系中合作和互利共赢的主流不应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