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 专访:中国山水画是人类艺术瑰宝——访土耳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
新华社记者张修智
“我有一个图书室,专门放中国山水画册。这些书对我很重要,我经常翻看。”67岁的土耳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精神矍铄,谈话时目光随时照顾到在场每个人。“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人类艺术瑰宝,曾经影响过中东地区绘画。”
日前做客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帕慕克在欧洲大酒店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曾就读于伊斯坦布尔大学建筑系的帕慕克,酷爱绘画,对东方古典艺术尤为倾心。2008年5月21日,他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来中国进行11天的文学交流活动。在北京,帕慕克饱览故宫、长城、颐和园;流连于琉璃厂文化街,购买了中国古典绘画图册。它们全都是沉甸甸的大厚本,装满6个大纸箱,邮寄回伊斯坦布尔。
帕慕克认为,中国山水画非常独特,传承几千年,通过对山川、河流、湖泊的描绘,反映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中国古典山水画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很密切。画家的故事,以及画家与皇帝的关系,也非常有意思。他透露,在其代表作之一《我的名字叫红》中,他曾经借鉴过这些故事。
“如果再有机会去中国,我很愿意与中国读者分享我对中国山水画的心得。”帕慕克开心地说。
绍兴鲁迅纪念馆是帕慕克中国之行记忆中的另一个闪光点。当时他将一本出版于1968年的土耳其语版鲁迅著作捐赠给鲁迅纪念馆。帕慕克说,他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阅读鲁迅作品,绍兴鲁迅纪念馆的规模与考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政府如此对待一个作家,让我很感动。”
中国读者对文学的热情和中国阅读市场的规模,让帕慕克惊喜。他说,他的作品迄今在全球销售了1500万册,而中国占了十五分之一。
各国读者对他的作品不同的阅读喜好也为帕慕克所津津乐道。他说,在中国,最畅销的是《我的名字叫红》;在欧洲大多数国家是《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在瑞典是《黑书》;在美国是《雪》。
帕慕克非常欣赏孔子的人生态度。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个温和、简约的人,践行的是一种对生活不苛求很多而看重人际和谐的人生价值。
“在资本强势的时代,人类仍然需要孔子的思想。”他强调。
新华社马德里6月30日电(记者郭求达)受高温天气影响,西班牙中部和北部的塔拉戈纳、托莱多、阿维拉等地近期爆发山火。据西班牙消防部门统计,截至6月30日,各处山火累计烧毁森林面积超过1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