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通讯:绽放在“一带一路”上的“青春之花”——记奋斗在“一带一路”海外项目上的青年女建设者(2)

通讯:绽放在“一带一路”上的“青春之花”——记奋斗在“一带一路”海外项目上的青年女建设者(2)
2019-05-06 19:17:00 新华网

此外,孙梦还利用开斋节、宰牲节等节日,为外籍员工举办小型庆典活动,并在项目上为他们设置祷告室和医务室。

“我想让这里的每一位外国员工都得到尊重,都记住中国人的热情。”孙梦说。

“问道”越南的“活雷锋”

越南姑娘阮氏珍珠对中文很感兴趣,梦想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在越南永新火电站项目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她能用汉语进行一些简单对话了。

帮她“圆梦”的,是她的同事和好朋友、火电站项目办事处物资部经理潘虹岚。

2012年来到项目上时,潘虹岚得知阮氏珍珠等很多越南同事想学汉语,于是就在项目上成立“雷锋书屋”,主动做他们的中文老师。但潘虹岚发现,不会越南语成为她教中文的短板,为此她拼命恶补。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我和同事租住在一个小旅馆里,和工地有一定距离。我每天步行上班,就是为了边走路边学越南语。”潘虹岚说。

白天跑现场,她随身带着一个小笔记本,记录一些实际运用过程中拿不准的词;晚上在宿舍,她主攻施工流程、物资管理等专业书籍的翻译,不确定的就向越南同事请教。

在项目上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潘虹岚可以熟练地用越南语表达工程建设、物资专业相关词汇和术语,成为一名精干的建筑行业翻译高手。

潘虹岚说:“一次讲到汉语名词活用,我就用《孟子·梁惠王下》的‘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做例子。越南同事非常赞同,认为中国古人说的有道理。”

“在越南搞建设,我体会到了‘与人乐乐’的快乐。”潘虹岚说。

“授业”巴基斯坦的“好老师”

巴基斯坦人阿米尔·顾塞兰是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项目商务部的一名资料员。她只能说当地的乌尔都语和一些简单英语。语言交流成为她工作初期的最大障碍。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