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格达5月5日电 通讯:伊拉克油田的中国建设者
新华社记者张淼
在伊拉克南部“石油城”巴士拉郊外的荒漠,长燃火炬星星点点。中国建设者们正在帮助伊拉克最大的油田——鲁迈拉油田战后重建、恢复石油生产能力。
中国石油建设工程公司鲁迈拉预制车间内,电焊声轰鸣,忙碌的中外籍工人正在预制油田管线和钢结构。
晒得黝黑的工程一处212队队长赵荣国说,这个车间分管线下料、打磨、组对、焊接四个流程工序,之后再进入防腐、除锈、管线施压等阶段。“为减少油田现场焊接作业,不少管线结构需要100%预制,到现场只进行安装作业。”赵荣国说。
当了30年的石油工人,赵荣国随着石油建设的脚步从中原胜利油田转战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然后又走出国门,从苏丹、阿尔及利亚项目到伊拉克鲁迈拉油田项目,不变的是浓浓乡音,与日俱增的是中国石油建设腾飞带来的自豪感。
赵荣国说:“从(石油)施工建设这块来讲,从最初十几吨的吊车发展到现在7000吨的龙门吊,咱们国家机械化能力提高非常大。”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鲁迈拉油田带来毁灭性打击,许多油罐被炮弹炸毁。如何恢复石油产能成为战后伊拉克政府的难题。
2009年,英国石油公司、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和中石油联合中标鲁迈拉油田项目。自2011年起,中国石油建设工程公司作为鲁迈拉油田的主要建设方,执行了30多个油、气、水、电站项目的建设合同。
在鲁迈拉项目上工作近30个月的赵荣国说:“每建一套装置,感觉跟里程碑一样,非常自豪。”但当聊起他24岁的儿子,他心有愧疚,“从他出生到长大,(我们)在一块的时间不到三年”。
英雄岭的日与夜(点赞新时代) ——青海油田工人的一天 司钻何琪在操作作业机。本报记者 姜 峰摄 远眺英雄岭。本报记者 姜 峰摄 十几对灯束,刺破了长夜。 春节来临之际,记者登上英雄岭
新华社哈尔滨4月30日电 题:“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探访大庆油田“四次采油”实验 新华社记者管建涛、闫睿 夜幕下的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大楼,灯亮如昼
人民网讯 据美国媒体报道,去年12月31日,阿富汗塔利班打死了20多名安全部队人员并攻占了阿富汗北部的几个安全哨所,并试图控制萨尔普勒省萨亚德区的油田。 政府军发动反击并击退武装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