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周逸辰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吴硕】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国媒体的抨击使“假新闻”成为热词。在社交媒体上,真正的“假新闻”生产实际存在着一条完整的“国际产业链”。此前媒体曾曝光,在距美国上万公里外的巴尔干半岛,存在着专门生产虚假政治信息的“新闻村”。而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7日报道,这些信息的主要来源正是美国本土一位被奉为“假新闻教父”的人物。
据美国Buzzfeed新闻网报道,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人们注意到,美国网络上的很多假新闻其实出自马其顿一个人口仅4.5万的小镇韦莱斯。当地人在美国大选期间掀起一股“淘金热”,140多个政治新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上线,成日推送大量为特朗普的支持者量身定做的新闻内容。当地网站运营者曾表示,他们对美国政治并无兴趣,但转发政治新闻、特别是耸人听闻的内容可创造可观流量。因国内经济形势不好,未成年人又不能参加工作,经营“假新闻”网站赚外快就吸引大量年轻人效仿。据称,当地早期“下海”的经营者赚足了“行业红利”,一些从业者的月收入可高达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47万元),若追对热点,“每天净赚3000美元”。
然而很快有业内人士注意到,这类网站的一个重要信息源其实就来自美国本土,一个被业界奉为“教父”的职业写手——克里斯多夫·布莱尔。BBC称,在成为“业界传奇”前,布莱尔做过20年建筑工人。由于行业萧条,他在21世纪初被迫寻找其他收入来源。由于具备一定写作才能,他起初想靠“码字”挣钱,却很快发现自己经营的政治博客鲜有问津。于是他开始尝试“转型”,并通过编故事大获成功。看着胡写一通的东西轻松获得几十万点赞和转发,连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之后,他迅速将流量变现,并在2014年正式辞职,成为一名职业假新闻写手。
《印度时报》5月24日报道说,印度政府将为全国716个县配备社交媒体监测员。印度信息与广播部也出台了网上舆情监管机制,决定设立社交媒体通信中心,以监测印度716个县的网上舆情和所有在线内容
美国多家报纸16日齐发社论,抵制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所谓“假新闻”的攻击。 综合美联社和法新社报道,这一行动由《波士顿环球报》牵头,部分社论15日提前发表在报纸网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