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马德里11月25日电 通讯:中文教学在西班牙结硕果
新华社记者郭求达 冯俊伟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稚嫩而嘹亮的童声唱着耳熟能详的中文歌谣,回响在西班牙一所普通小学教室里。
教室外,茂盛的橄榄树掩映在红色屋顶与雕花廊柱之间——这里是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阿米利亚小镇的一所小学,学校里的西班牙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中文。
阿米利亚的小学中文课恰是西班牙少儿中文教育的缩影。
据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教育组负责人钟熙维介绍,目前西班牙全国有200余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仅马德里自治区就有32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
“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人口、面积在全西班牙数一数二,而这里学中文的热情也是最高的。”安达卢西亚教育厅教育规划处主任罗莎·迪亚斯自豪地介绍。
自2011年起,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在全区范围试点推广中文进入正规中小学教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区8个省均设有孔子课堂,建立公办中文教学中心34个,在册学生7年内增长6倍,目前已达3800多人。
11月9日,第二届“西班牙教育体制中的中文教学现状”工作会议在巴塞罗那举行。与会两国嘉宾一致认为,应尽快将中文正式纳入西班牙“高考”,成为高等院校入学考试的正式考核科目。
与此同时,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成人中文教学也在这个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结出累累硕果。
目前,西班牙共开设8所孔子学院——从大海之滨的瓦伦西亚,到雪山之下的格拉纳达,从繁华的首都马德里,到安详的古城托莱多……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在西班牙国内多地铺开,各具特色,架起一道道中西交流的飞虹。
巴塞罗那孔子学院2010年成立基金会作为独立法人运营,8年来与加泰罗尼亚自治区12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形成覆盖全区的“1+12”中文教学体系。该院基金会主任、中方院长常世儒表示,这种“大孔院”的格局以及基金会的形式使孔子学院运营更加灵活,受到更多机构欢迎。
马德里孔子学院则充分发挥首都和华人社区优势。该院中方院长陈旦娜说:“孔院积极参与包括新年游行在内的各种主流文化活动,春节期间还与华人社区一起举办活动,向马德里市民展现中国文化风采。”目前,马德里孔子学院每年注册学生达700余人,学生数量连年稳步增长。
“学术型孔院”是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多年坚持打造的品牌。该院由北京大学和格拉纳达大学合办,首任中方院长是《百年孤独》中文版译者范晔,现任外方院长是《牡丹亭》《金瓶梅》西文版译者、西班牙汉学家阿莉西亚·雷林克。借助两校的学术积淀,该院已成为西班牙汉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格大孔院现任中方院长吕文娜表示,该院自2008年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有深度的”汉学研究和推广,今年年内已组织28场学术讲座。“以学术为先是格大孔院的办学宗旨。”前任格大孔院院长卜珊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据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教育组统计,目前全西班牙有5万余人学习中文,参加中文水平考试人数居欧洲第一。同时,有超过4000名西班牙学生在中国留学。
来自南部小城卡塞雷斯的塞莱斯特·巴涅萨在大学期间学习了4年中文,毕业后曾在苏州外国语学校担任西语教师,后又回到西班牙,在一所学校教中文。“学习中文最美妙的事情是让我成为一名教师。学习中文可以创造更多元的就业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中文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学习中文同样为西班牙姑娘贝伦·卡斯蒂内拉打开人生的机会之门。就职于联想集团的她已在北京生活6年。“中国市场生机勃勃,为年轻人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北京的生活教会我如何去追求个人的成功。”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和中文教育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西班牙人正在与这门古老的东方语言产生联系,很多人的人生也因此发生着“美妙的改变”。正如留学生何塞·莫伦特所言:“中文将永远占据我心里最特别的位置。”
新华社上海11月9日电 题:进博会上,那些说着中文的“老外”们 新华社记者潘清 “一滴树脂,历经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年才能形成美丽的琥珀。所以我们把自己的品牌命名为‘时光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