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热点前瞻:英欧针锋相对 “硬脱欧”风险加大
新华社记者田栋栋 桂涛
距离英国和欧盟商定的明年3月底最终“分手”日仅剩半年时间,但双方的“脱欧”谈判仍存巨大分歧。
一方面欧盟态度强硬;另一方面,英国国内因“脱欧”不断上演政治内斗。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推出的“脱欧”最终方案,即“契克斯计划”在欧盟和英国国内两边受阻。一时间,特雷莎·梅政府遭遇内外交困,同欧盟谈判不畅,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博弈不断,“硬脱欧”风险加大。
英欧针锋相对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近日说,10月欧盟布鲁塞尔峰会将是英国“脱欧”谈判见分晓的时候。只有10月谈判取得足够进展,欧盟才会在11月召开特别峰会,最终完成谈判。
不过,在“脱欧”问题上,欧盟与英国仍在多个领域存在分歧,其中最主要的集中在“爱尔兰边境”和“双方未来经贸关系”两个问题上。
在爱尔兰边境问题上,虽然双方都主张避免在英国北爱尔兰地区与欧盟成员国爱尔兰之间形成“硬边界”,但对于实施方案却各持己见。
欧盟提出一项“担保方案”,即“脱欧”后北爱尔兰将继续留在欧盟关税同盟内。而英国则持反对意见,批评“担保方案”将在爱尔兰海中间划出一道关税与监管法规的边界线,有损英国共同市场。
特雷莎·梅政府于7月提出“契克斯计划”,提议英国“脱欧”后在境内设立“货物自由贸易区”,保留与欧盟一致的贸易规则和产品标准,以确保英国与欧盟国家之间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货物自由流通。但这一方案遭到欧盟反对。图斯克在刚刚结束的萨尔茨堡欧盟非正式峰会上指出,“契克斯计划”将破坏欧盟单一市场规则。
关于“双方未来经贸关系”,欧盟事实上给了英国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留在欧洲经济区和欧洲关税同盟内,二是与欧盟签订自贸协定。然而,英国认为这两种选择都违背其“脱欧”的初衷。
如今,英欧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双方均无妥协意向,“脱欧”谈判面临陷入僵局的风险。特雷莎·梅要求欧盟在否决“契克斯计划”后拿出替代方案。而欧盟除英国以外的27个成员国在“脱欧”议题上表现出高度团结一致,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主要领导人接连对英国施压。
分析人士指出,留给双方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不能尽快就这些核心分歧达成妥协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双方将不可避免迎来“硬脱欧”的结局。
英国内斗不断
目前,特雷莎·梅的“脱欧”计划不仅遭遇欧盟抵制,在英国国内同样遇阻,难以达成共识。
路透社24日援引英国反对党工党“脱欧”事务发言人基尔·斯塔默的话说,工党准备给特雷莎·梅的所有“脱欧”协议投下反对票。此前,英国《独立报》报道,如果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在议会失败,工党将发起一项计划,争取在数天内提起政府不信任动议,以迫使举行大选。
不仅是反对党,特雷莎·梅在保守党内部也多次遭遇“逼宫”。美国《赫芬顿邮报》21日援引前“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斯的话报道,除他以外,还有多达40名保守党籍议会下院议员打算在议会否决首相的“脱欧”方案。7月,包括戴维斯、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等多名“脱欧派”内阁要员纷纷批评“契克斯计划”过于软弱,相继辞职抗议。
英国媒体2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特雷莎·梅的助手正在暗中筹划今年11月提前举行议会选举,以验证其执政地位的稳固,同时确保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结果届时能在英国国内获得通过。
分析人士指出,“脱欧”已成为英国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围绕地区一体化问题、经济问题、改善民生问题、执政能力问题的一次博弈。
“硬脱欧”风险加大
目前看来,英国“脱欧”已经基本不可逆。其一,“脱欧”一事如果要作罢,除非英国执政党内部因“脱欧”产生严重分歧,首相地位遭到挑战而不得不提前举行大选,而选民又通过选票选择承诺“留欧”的党派执政,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其二,“二次脱欧公投”的可能性也已被英国政府排除,特雷莎·梅多次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向主张“二次脱欧公投”的人屈服。
展望“脱欧”前景,就目前特雷莎·梅执政内外交困的状况来看,如果英欧双方无法在今年11月的谈判截止日期前完成“脱欧”谈判,英国与欧盟的贸易往来届时将不得不退回到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进行。这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英欧来说都不是好消息,预计双方贸易成本将提升,英欧边界可能会因贸易手续增多而出现等待通关的货运卡车长队。
评级机构穆迪近期警告,“硬脱欧”的风险近月来显著增加,将伤及英国经济。穆迪指出:“最直接的影响是英镑大跌,导致短期内通胀飙升,‘硬脱欧’后两三年内实际收入下降。这将转而影响消费者支出,抑制增长,英国经济可能面临衰退的风险。”
另一方面,对于欧盟而言,“硬脱欧”也非明智之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英国明年在没有和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情况下退出,欧盟将面临相当于年度经济产出约1.5%的长期损失。欧盟不仅将在经贸合作、产业供应链领域遭受打击,还将在金融领域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