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十年一训,防范金融危机当自强
新华社记者康逸
十年前那场肇始于美国、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至今令人心有余悸。在世界面临复杂新挑战的当下,回顾总结十年前金融危机的教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抵御和防范危机,归根到底要自强。
2008年9月15日的“雷曼时刻”警醒了世人:号称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先进的金融市场,一样会成为金融危机肆虐之地。更严峻的是,因其体大,这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
为应对危机,美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了系列措施:紧急救助、加强监管、财政货币双刺激、传统和非传统政策齐上阵、国内和国际联动发力,推动经济从虚拟向实体回归。这些举措,有效规范了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恢复了全球信心,世界经济终于出现积极迹象。
然而,尽管上一轮金融危机阴影渐退,但虚拟与实体经济脱节,全球债务规模居高不下,新经济增长点难觅等顽疾仍未根除。如今,世界经济又添新挑战。美国为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不惜修改法案再次放松金融监管;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采取霸凌行径,挑起贸易战争端。此外,美元作为世界首要储备货币享有“过度特权”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多国民粹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全球金融稳定面临新压力,世界经济罩上新的阴影。
反思十年历程,那些历经金融危机复杂考验而能保持稳健发展的经济体,具有一些共性,其中最关键一点就是自立自强,能动态把握自身比较优势,及时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后续增长积聚能量,并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贡献。此外,十年前,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宝贵经验是注重多边政策协调,如二十国集团峰会就贸易政策、反贸易保护主义、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等达成共识,有效助力世界经济重建信心。在当前保护主义卷土重来的背景下回望十年前,那种同舟共济的精神尤显可贵。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遇到不小的挑战。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称,世界正进入“慢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无助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反而增加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
■尽管各怀不同的诉求,英欧双方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排除“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以避免短期的经济混乱,尽可能降低英国“脱欧”的经济风险。 最近,英国政府和欧盟拟定的“脱欧”协议在英国议会遇阻
稳住存量、做大增量,是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而增量主要来源于民间投资,目前来看,互联网经济、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民企是不可或缺的投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