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那些宏观经济薄弱、严重依赖全球金融市场、防风险能力不强的国家纷纷成为“易感群体”。
卡尼洛普洛斯回忆,危机高峰时,雅典商铺近三分之一歇业。危机,已成一代希腊人的共同记忆。
今年8月,希腊在第三轮救助计划到期后“毕业”,但这似乎不值得庆祝。国际债权人要求希腊继续实施紧缩改革,普通希腊民众还得“勒紧裤腰带”度日。
危机伤害个人
“被裁员的半价。”十年前,雷曼兄弟办公楼旁咖啡贩售窗口挂出的优惠牌,让当时的华尔街人至今记忆犹新。
危机改变了一代华尔街金融精英的职业轨迹。2008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张女士进入纽约德意志银行投行部门入职培训。当时,美国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已现端倪,而华尔街似乎还没意识到危机临头。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行业爆红、不愁没单的放松神情……多数人都还沉浸在盛世狂欢中,没空察觉彻底改变局势的拐点已悄悄来临。”张女士说。
当年9月的某天,办公室里的电子屏幕显示着股票界面。“每隔几秒,股价刷新,7块,6块,5块……那一刻我意识到:不好,楼要倒。”张女士回忆说。
好在,张女士在裁员浪潮中幸免,继续在纽约德意志银行工作三年,随后凭借中国服务业的新商机,张女士回国创业成功。
危机不仅影响宏观经济,更从微观上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发现中国机遇的张女士,是幸运的一员,但绝大多数人“跑不赢”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1981年至1996年出生的欧美一代人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毕业、工作,相比前辈们在同一年龄层时的状况,这一代人工作更努力,但就业安全感和拥有不动产的比例更低。金融危机强大的杀伤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