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特稿:春天里的“东游记”——中国改革开放的中东故事

2018-06-21 09:46: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在他看来,40年改革浪潮让许多中国小企业成长为世界级大企业,其中的秘诀就是:通过改革自身、开放市场形成的力量,获取稳定的收益、掌握先进的技术,营造良性市场环境。

  绝处逢生的科尔巴希

也是在1992年,26岁的土耳其人穆拉特·科尔巴希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与阿拉法特不同,他带着家族荣耀和祖辈基业来到中国。

1966年,科尔巴希的父亲和叔叔创办了家族企业阿如姆家用电器公司,主营小家电,产品在土耳其制造,目标市场是欧洲。到了90年代,阿如姆公司发现自己的产品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许多欧洲订单被中国企业抢走,举步维艰。带着一肚子疑问和对家族企业未来的思考,科尔巴希来到中国寻找答案。他特别想搞清楚的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1992年的中国之行对科尔巴希来说是一次头脑风暴。那一次,他走访了中国各地的多个同类企业,中国当时低廉的人力成本令他震惊。他当即决定,与其和中国企业争夺欧洲市场,不如依靠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与中国企业在竞争中共同成长。

那一年,阿如姆采用“自主品牌、自主设计、在中国贴牌生产”的生产模式展开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在当时,这是不少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的主要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回首往事,中国制造业借改革开放迅速做大做强,不但没有对我们构成威胁,反而增强了我们品牌和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如今已经是阿如姆公司总裁的科尔巴希说,“阿如姆这个品牌生于土耳其,却成长于中土两国的共同呵护之下。”

“今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交流呈现许多新趋势,各国不仅欢迎‘中国制造’,而且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创造’,”他说,“这意味着中国正从一个制造大国向技术大国转变。”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