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岛出学海一哲翁”——记培养出三名中国院士的日本科学家藤岛昭

2018-05-30 18:51: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藤岛昭推崇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认为这对现代科研人员有启发意义。他虽然不会说汉语,但一直研究日文版的《论语》等经典,并与人合著了《简易科学家语录和论语》《科学家和中国古典名言集》《写给理科生的中国古典名言集》等著作。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藤岛昭喜欢的名句。他说,这是中国留学生教给他的,“但我对这句诗有如下的解释——科学技术(物)的成果(华)如同隐藏在天上的宝物,等待着那些在优秀学习氛围(地灵)里的人(研究团队)来发现”。

  鹤鸣年少惊天下

藤岛昭少年成名,读研究生时就有了光电化学领域的奠基性发现。

1967年,25岁的藤岛昭正在东京大学师从本多健一教授读硕士研究生,发现用紫外线照射二氧化钛单晶表面的水时可分解出氧气和氢气,即著名的“本多-藤岛效应”。这个发现过于超前,到1972年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

“现代光电化学的奠基人”,这是刘忠范对藤岛昭的评价。从他的研究成果衍生出了光电解水、光催化自清洁等多种技术。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外立面涂料就含有二氧化钛,在光线下有强氧化能力,在有水的条件下能去除污染物,是光催化自清洁技术的典型应用。

成名后,藤岛昭先后担任东京大学教授、神奈川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主席、东京理科大学校长等职务,还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各种荣誉证书塞满了两个展柜。

今年3月,已经76岁的藤岛昭卸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成为“荣誉顾问”。不过在这个年龄,他还是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继续以光触媒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的身份搞科研。他说:“没有给自己设定从研究中退休的时间,只要条件允许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