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扎克伯格。
Facebook今天的丑闻,乔布斯8年前就警告过小扎了
美国社交媒体Facebook的数据丑闻闹得满城风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英国脱欧公投均牵涉其中。因此,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信息泄漏。
抛开政治因素,单从技术层面来说,这次数据泄漏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Facebook既没有遭遇黑客攻击,也不是内部员工倒卖数据,问题出现在Facebook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正如马克·扎克伯格所承认的那样,Facebook在用户数据保护方面犯了错误。然而,类似的事情并非第一次发生。
2007年,当一款Facebook产品过度追踪用户信息后,扎克伯格作出了道歉。2010年,他再次承认Facebook存在的隐私问题,并调整了设置。2014年,Facebook隐私问题又出现,并且在近日引发了更大的关注。
事实上,早在2010年,时任苹果公司CEO的史蒂夫·乔布斯就试图在隐私问题上警告扎克伯格。
当时,乔布斯参加了《华尔街日报》举办的AllThingsD大会,讨论隐私的重要性,扎克伯格坐在观众席中等待接受采访。
乔布斯指出,苹果不会让开发者决定是否警告用户,苹果会使用弹窗的方式警告用户,让他们知道有应用正在追踪他们。
“硅谷有许多人认为我们在隐私问题上的看法真的过时了”,乔布斯在接受采访时称,“或许是这样,但是我们真的担心这样的问题。”
扎克伯格为何不听劝?
Facebook之所以没有像苹果这样做,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2004年,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创办了Facebook。社交网站的崛起,释放了人类两个基本需求:一是表现自我,二是与别人建立连接。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2007年,Facebook率先开放平台,把网站用户和关系数据开放给第三方软件开发者,使第三方可以开发在Facebook网站运行的应用程序。
这一措施调动了企业和软件开发者参与建设Facebook的热情,丰富了Facebook上的应用程序,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最终把Facebook推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快速增长轨道。
因此,2007年对Facebook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但是这也给日后接连发生的隐私问题埋下祸根。
就拿最近这一次来说。5000万用户的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政治数据公司“剑桥分析”获取并利用。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2013年,英国剑桥大学一位叫做亚历山大·科根的研究人员在Facebook上开发了一款性格测试应用“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并通过随机发放红包的方式大力推广。
由于用户授权该应用获取社交关系以及好友信息,科根最后获得了近5000万人的数据,并将其分享给“剑桥分析”公司。
但科根回应称,当年他获得这些个人信息是得到Facebook同意,并且他得到同意可以将此用作商业用途。
这一点让Facebook成为众矢之的。
前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斯诺登就此在社交媒体上发言说:“过去那些为了赚钱搜集和贩卖个人隐私的公司都被叫做‘监控公司’。后来它们改头换面,重新包装成了‘社交媒体’。”
其实,早在2011年,Facebook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签署同意令,该同意令要求Facebook明确告知用户:他们的数据正如何被第三方分享。
如果被发现违反这一同意令,Facebook的每项违规操作可能面临每天高达4万美元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