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只卖公牛崽,母牛都留下用来扩大养殖规模。”逐渐有了养殖心得的黄明忠有了更加长远的计划。养牛平均两年出栏一批,而养羊的话,一只羊一年至少产2只羊羔,老黄算清收益账,租下荒地,在交通不便的山坳里靠着肩挑马驮,搭起了羊舍。
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冷清的山谷慢慢地恢复了往昔的生气。在此过程中,国家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也让老黄对乡村发展更多了一份底气。瞄准生态农业的广阔前景,他探索轮牧种养和科学管理,发展生态循环种养,打造有机食品。
“山里资源少,农村要发展离不开产业。”在黄明忠印象里,近年来,家乡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不少老人和孩子留守。瞅着农场里牛、羊、猪、鸡等养殖品种多了,他请来附近村屯的三个贫困户,一起打理农场,并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带动他们脱贫增收。
2016年底,老黄的儿子黄元辉也辞去了国企的工作,从外地回到家乡,开始在农场忙碌。在政府的支持下,父子俩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围绕着扶贫产业、订单农业,想点子、做规划,想办法带动更多人参与。
如今,农场的牛、猪均已超过百头,存栏肉鸡上百羽、羊300多只、马近20匹。“贫困户既可以在农场务工,还能依靠农场技术指导,在家自己搞养殖或委托给农场饲养,农场提供保底价收购。”罗国谣说,目前当地政府正着手完善民元村附近的道路,并帮助建设专业的牛栏和猪舍等供农场租用,租金将全部用作村集体经济收入。
行走在农场内,记者不仅体验到了南国不一样的牧场风光,更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蓬勃朝气。“今年我准备一边在农场做工,一边在家养蜂,年收入肯定超过一万元。”贫困户李廷宏聊起未来,信心满满。